和內地不一樣,九邊地處邊疆,戰事頻繁,所以在那裡武官自主性要高很多。尤其是這些武官都是當地大族望族,就是文官也要給一些麵子。更何況這些文官還要仰仗的武官溝通塞外的商隊撈銀子,所以對很多事情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倒是讓他們頗為順利的拿到了大批的土地。
而且拿到土地之後他們立刻組織流民和雇工進行休整,準備在入冬之前將土地處理好,開春之
後就會種下第一批糧食。
同時最讓劉昊嘉激動的是,居然有海商送完了紅薯藤!要說到紅薯藤就不得不提起號稱中國紅薯之父的人:陳振龍!
自從紅薯被白人殖民者帶到東方後,最先在東南亞開始種植。在紅薯逐漸適應當地氣候的之後逐漸恢複了高產的本性。但是當地白人卻規定不準出口,偷運者將被處死!
在1593年的時候,這年大明發生大饑荒,華商陳振龍冒死從菲律賓偷回一根紅薯藤,救了我國千萬百姓,如今這位「甘薯之父」卻被很多人遺忘了!
陳振龍是福建福州的商人,經常去菲律賓(當時叫呂宋)做貿易出口生意。
他剛到菲律賓就被這種新奇的食物吸引!紅薯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煮烤著吃。軟糯甘甜美味可口,飽腹感很強,吃一個就能頂一頓飯了!在當地,人們把紅薯叫做「甘薯」。
甘薯的藤蔓很長,果實長在土裡,不僅塊頭大,結的也多,一根能結出一大串,更重要的是,它容易養活。所以陳振龍看到這些甘薯,就好像看到了國內人們的救命糧。.
那一年國內正在鬨饑荒。閩中大旱,顆粒無收,人們不得不以樹皮、草根、觀音土充饑,尤其是陳振龍的家鄉,很多人被活活餓死。
在當時,即使沒有災害,國內水稻和小麥的畝產量,也不過200-300斤,而菲律賓甘薯的畝產量,竟高達2000多斤。
陳振龍還了解到,菲律賓的甘薯是西班牙人引進來的,他非常心動,也想把甘薯引進到國內。可是,糧食是一個國家存亡的關鍵,甘薯作為菲律賓的主食,卻被要求禁止出口。
陳振龍想到國內忍饑挨餓的百姓及家人,他做出驚人舉動,打算冒死把甘薯偷帶回國!
他找到當地農民,開始認真學習培育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熟悉了甘薯的生長規律,掌握了基本的種植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了解到,甘薯隻需要一根藤蔓就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