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元朝的時候,官員們聘請師爺純屬無奈之舉!因為元朝實行的是嚴格的等級製度,蒙古人是一等人,能做大官!但是大部分蒙古官員連字都識不全,一輩子隻知道廝殺,這樣的人又如何做官?
所以他們就聘請一些懂得處理實務的人來幫他們處理政務。而在當時有很多被蒙古人擠占了大量名額,無法當官的讀書人存在。為了他們胸中抱負也好,為了吃口飯也好,不少人相繼投入到了蒙古人的幕中,成為了比較早期的師爺。而且他們同大宋的同行不一樣,是有真正處理事務權力的!
等到大明時候師爺就真正開始掌握權力了!究其根本原因就是這些新上任的官員,在成為官員之前一輩子隻讀四書五經,完全缺乏實務的處理能力。那麼他們成為官員之後就迫切的需要有處理實務的能力。
但這就要了他們的老命了,這種能力可不是馬上就有的。一些大家族出身的官員自然是不怕的,因為他們在讀書之初就要受到各種形式的精英教育,所以做起實務來雖然不能說是出彩,但至少不會出大錯。
但其餘大部分的讀書人在處理實際事務的時候就是笑話了!所以為了不被剛當上官就被擼下去,那麼請人來幫他們處理實務就是必然的了。於是師爺迅速的在大明就鋪開了!
而很顯然的,胡昌浩作為錦衣衛指揮使,往來的文案工作絕對少不了!所以他也聘請了兩個師爺。之所以要聘請兩個,是因為在明朝的時候,師爺已經開始職業化和細分化了!
他的兩個師爺,一個名叫錢糧師爺,另外一個叫刑名師爺。聽名字就知道一個是負責公文往來,倉儲運輸,財務計算等一係列工作的。而另一個師爺是專門負責現場勘察,斷案審案等工作的。所以他才請了兩個師爺到自己的幕中!
而且經過一番考驗之後,胡昌浩發現這兩個人極為好用!一個賬目明白清楚,從不出錯。至於另外一個,光從文書上就能看出下麵的人在審案斷案的時候有沒有弄鬼?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這二人就成為了他的左膀右臂!
胡昌浩也不是沒調查過這兩個人的底子。經過幾個月的調查,得出來這兩個人的底子極為清白。都是普通的讀書人,隻是科舉的運氣不好,逢考必掛!無奈之下才轉成了師爺。再加上兩個人能力極強,所以胡昌浩也就慢慢的信任了這兩個人。
可是他也不想一想,大明參加科舉的人何其之多!文官集團想要找兩個信得過,能力又強的落第書生難嗎?一點兒都不難!這樣的人物不說車載鬥量,也是一抓一大把!
而且他們都不用設計將人往胡昌浩身邊送,他們隻要坐等著胡昌浩招好了人手,再暗地裡許下承諾,這兩個讀書人會傾向於哪裡就不用多說了!
尤其是當他們兩個人的兒子分彆被兩個大儒收為入室弟子的時候,他們都恨不得立刻把胡昌浩切碎了零賣給文官集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