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8激進(2 / 2)

內閣也隻是知道衛所很爛,但他們也想不到爛到了什麼地步!而事實上,大明的衛所已經爛到了不能再爛的地步了!兩三代人沒摸過刀把子的人大有人在!而且衛所裡麵的田地也差不多都被軍官們私分完了,衛所裡的士兵跟農奴沒什麼區彆!所以收到調兵命令的各個衛所一個個叫苦連天!

就比如說廣西的一個千戶,實際上真正的兵員隻有五十七個!如果算上所有軍官本身和他們的家丁,那麼數量能上升八十四個!其餘的士兵要麼已經轉化為農奴,每日為幾個軍官辛苦勞作;要麼就在外麵討生活,早已經變成了馬夫雇工之類的人物;要麼就乾脆逃亡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所以這個千戶所的軍官收到到調兵三百人的通知時幾乎抓掉了滿頭的頭發!

其實話說回來,兵部給他們下的這個文書還是相當有人情味兒的!他們也知道下麵衛所裡的兵員肯定不會是足額的,所以他們按照自己的猜想,覺得一個千紅所裡一千餘的兵員,按常規吃掉三成,還能剩下七百人。就是吃掉一半兒也應該剩下五百人吧!就算你胃口再大一點,三百人總是要有的!結果這些高高在上的文官們根本就想不到,下麵的人居然能把一千多人的兵員全部吃光!

以麵對這種情況,千戶所的千戶的黃鳳至不得不把一個副千戶和四個百戶都叫到一起商量辦法。幾個人圍著桌子坐下,桌子上擺著千戶所的花名冊。至於為什麼缺了一個副千戶、兩個鎮撫和六個百戶以及十個試百戶?彆問,問就是因為吃空餉給吃掉了!

其實明代在元代軍事製度的基礎上,創立了較為獨特的衛所製,在全國廣設衛所,控扼要地。衛所的駐軍,編入軍戶,軍士攜家屬,居於衛所,並世代襲替,給養主要依靠衛所駐地的屯田。

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官,並發印信,領兵官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官繳印於朝,調發的軍隊各回本衛所

這種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將不專軍、軍不私將的製度,出發點是保證皇帝對全國軍隊的控製。

據《明史?兵誌二》載:“天下既定,度地害要,係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大率五千六百人為衛,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百十有二人為百戶所。所設總旗二,小旗十,大小聯比以成軍。”

每衛設指揮使1人,正三品,是衛的最高統領;指揮同知2人,從三品;指揮僉事4人,正四品;衛鎮撫2人,從五品。每衛通常統轄5個千戶所,千戶所分布在衛城周邊,每個千戶所軍士編製1120人,每衛軍士編製5600人,這個編製未包含居於衛所的軍士家屬,衛的編製可以視作5600戶軍戶家庭。

衛大致相當於現代軍隊的師一級,衛指揮使相當於師長;衛指揮同知相當於副師長;衛指揮僉事,分管本衛重要事務,相當於師參謀長;衛鎮撫分管本衛的司法刑獄糾察,相當於師憲兵負責人。指揮使、指揮同知和指揮僉事是衛的核心領導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