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30(1 / 2)

聖人身體有恙的消息傳到江南之後,就有些人心浮動。畢竟,自從義忠親王自刎之後,聖人就沒有再立太子的意思,這也讓群臣都比較迷茫。也有人在朝堂上說過立儲的事情,畢竟儲君也是一國根基,彆的不說,聖上都年過花甲的人了,古往今來,可沒幾個皇帝是長壽的,就這還包括了幾個太上皇,所以,一旦聖上有個什麼萬一,那麼若是聖上之前沒有留下什麼旨意的話,回頭朝堂上非要大亂不可。

像是如今,朝堂上幾個有奪嫡希望的皇子皇孫就已經在朝堂上有了自個的基本盤,不算義忠郡王,就比如說德妃所出的三皇子徒允晨,德妃當年也曾經得寵一時,元後薨逝之後,德妃是曾經代掌過鳳印的,就在有人以為德妃妃會成為繼後的時候,甄貴妃入了宮,德妃之後便不複盛寵,被日漸冷落。但是即便是如今,德妃依舊也是宮裡掌握著一部分的宮權,最重要的是,徒允晨占了個長的便宜,早早就開府了,義忠親王當年謀逆,將當時的皇長子也一塊給帶下去了。不過這位可沒有義忠親王的運氣,死後並沒有得到聖上的多少寬容,相反,在聖上看來,要不是長子狼子野心,咄咄逼人,也不至於逼著自個的嫡子走到那一步(他完全忽略了是自己的放縱和防備導致了之後的一係列事情),因此,皇長子最後不過是以尋常宗室的身份下葬,他的子女也淪落為庶人。所以,原本非嫡非長的徒允晨就成了長子。德妃乃是文臣之家出身,徒允晨也跟許多文人交好,頗有些禮賢下士的風範,不少人都將寶押在了他身上。

除此之外,另一個比較有競爭力的就是徒允璧,有著甄家這個外家幫他維係關係,他身邊已經聚集起了一個相當龐大的利益群體。最後一個就是恪妃所出的八皇子徒允析,恪妃是勳貴出身,雖說不是出自四王八公這樣頂尖的開國勳貴,而是後來新興的勳貴將門,他們跟開國勳貴也走不到一塊去,所以他們也會報團取暖,這批人天然就是徒允析的擁護者。當然,這些人互相之間也有一定的利益衝突,真讓他們毫無保留地支持徒允析也不可能,所以,無非也是投機罷了。

若是聖人大行之前沒有留下遺詔,那麼,想要皇位就有些說道了,得有人有錢才行,如此以來,江南這個財賦重地自然變成了幾個皇子的必爭之地。甄家雖說占了地利的便宜,但是也並未占據絕對的優勢。彆的不說,江南素來文風昌盛,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堂上頗多文臣都是江南考出來的,在這一點上,徒允晨自然也能占到一定的便宜。而與此同時,江南這邊,海貿盛行,又有倭寇和海盜之患,所以,在江南,朝廷也長期維持著一支水師,如今掌握水師的卻是新興的武將。至於義忠郡王,嗬嗬,金陵當年可是龍興之地,幾家老牌的勳貴都是江南起家的,自然對江南依舊保持了相當的影響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在江南,幾支勢力勉強算是達成了一個平衡。但是如今,大家都等不了了,你這邊稍微慢上一步,說不定京城那邊都塵埃落定了。

聖上有恙,肯定要考慮下一任皇帝的事情,說不定回頭就要立儲,問題是,在短時間內,大家都做不出什麼成績來。那麼,即便不能比彆人強,隻要讓競爭對手比自己爛就行,不僅如此,還得想辦法造勢,但是,造勢這種事情是需要花錢的。因此,京城如今明麵上看起來還勉強算得上是一團和氣,實際上私底下各處都開始了明爭暗鬥。

一直以來,鹽政都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林海自家就有錢,也不是什麼貪得無厭的人,雖說雖說是和光同塵,像是正常的孝敬他也不是不收,但是這些多半都被他放到另外給聖人的那一筆鹽稅裡頭了。所謂無欲則剛,林海自個要人脈有人脈,要背景有背景,要能力有能力,各方想要拉攏他都是沒能成功,如今自然是變成了他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林海很想要太太平平做完這一任巡鹽禦史,可惜的是,其他人不讓。之前先是有一處鹽場有鹽丁□□,被守衛鹽場的兵卒給鎮壓了下去,後來又說什麼之所以鹽丁□□,是鹽場的管事跟私鹽販子勾結,逼著鹽丁多煮鹽交鹽。問題是,煮鹽又不像是曬鹽,其實成本是很高的,煮鹽要用鐵鍋,要用柴火,鹽場附近肯定是沒有多少柴火的,所以鹽丁就得到彆的地方砍柴割草,這無非就是費工夫,而鹽對於鐵有著很強的腐蝕性,煮上幾次之後,鐵鍋就鏽得差不多了。本來鹽場是定好了多長時間換一次鐵鍋的,如今就要提前換,鹽場的管事可不會將這筆成本算到自個頭上,這就得鹽丁額外支出,也就是說,同樣的活計,這些鹽丁不光要搭進去許多時間和力氣,回頭還得賠本!這誰乾呢,自然要鬨起來。

這事鬨到了林海這裡之後,又有了新的狀況,比如說私自提高官鹽的價格,逼著百姓買私鹽,還有就是偽造鹽引,還有為了提升私鹽的產量,販賣人口叫人沒日沒夜煮鹽的……

能做這些事情的,背後自然都有人,以前的時候他們遮掩得很好,林海每次去巡察,也沒發現什麼不對勁,但是這次,因著幾個皇子黨之間的衝突,這些事情就被曝了出來,也將林海架到了火堆上。這邊有人舉證,某某違反鹽政,那邊就有人反咬一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