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在耐克的推波助瀾下......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伊拉-伯科在維克森林大學的籃球訓練館對秦嶽進行了一次專訪。
這時的秦嶽剛剛結束了格羅弗給他製定的第一階段訓練內容。
從外形上來看,伯科注意到,相比瘋狂三月,此刻秦嶽給人的感覺不僅更加帥氣挺拔,並且藏在其訓練短衫下那八塊均勻對稱的腹肌,也充分證明了這頭來自東方的猛禽在今年瘋狂三月結束後究竟練得有多刻苦。
專訪開始前,伯科特意找格羅弗了解了一下秦嶽的訓練情況。
作為一名普利策獎得主,伯科很清楚想要增加報道的信服力,那他就必須從多方麵搜集情報,不能隻聽一家之言。
“這孩子對籃球擁有無窮無儘的饑渴......他對訓練的熱情就像當年的邁克爾-喬丹一樣。”格羅弗對伯科說道。
隻是......
對於格羅弗的這番說法,伯科感覺根本毫無新意可言。
因為這些年,隻要聊起籃球運動員的訓練刻苦程度......
幾乎他們的教練、隊友都會用“不在喬丹之下”來形容。
好像自從喬丹遠離籃球世界之後......
NBA人人都是喬丹一樣。
不過,在閒聊時,格羅弗還是給伯科透露了一條極為有趣的信息......
“他說他的天賦來自於迷途知返後,上帝給予他的獎勵。”
從這條信息裡,伯科敏銳地察覺到了他接下來采訪的重點:
——迷途知返以及來自上帝的獎勵。
事實上,在今年的瘋狂三月過後,不隻是伯科,坊間很多人都很好奇......
為什麼動靜態天賦如此出色的秦嶽,直到他的大二生涯才獲得了向世人展現自己天賦的機會。
伯科看過溫斯頓-塞勒姆當地媒體對秦嶽進行的采訪,並通過秦嶽的同學了解過他以前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而此刻,隨著這些信息彙聚在一起......
伯科發現,一篇題材新穎且能賺足眼球的報道,赫然已經擺在了他的麵前。
作為彼時曾給予了勒布朗-詹姆斯人生中全美知名度最高的一次曝光的幕後推手......
當年,在阿迪達斯ABCD訓練營上看完了詹姆斯的表現後,伯科立馬便在第二天的《紐約時報》上撰文表示,詹姆斯甚至可以在即將開始的高三賽季結束後立刻進入職業聯賽。
這篇報道在當時的美國籃球界引發了一陣狂熱,並從某種意義上讓詹姆斯開始家喻戶曉。
伯科很清楚,絕大多數的讀者根本就不關心那些天才究竟是如何一步步進化的。
因為那些對天才如何進化感興趣的讀者,往往會通過其他方式去了解他們。
比如他們將來的人物傳記。
比如他們未來的紀錄片。
眼下,人們好奇的是秦嶽這段迷途知返的故事。
感興趣的是那份在自我救贖後,上帝給予他的獎勵。
儘管伯科本人根本不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上帝存在。
但很多時候,上帝卻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借口。
就像很多美國資本家在發跡後,都會用上帝來掩蓋他們發跡的真相那樣......
來自上帝的饋贈不僅不招人嫉妒,並且它還能最大程度的拉近你與普通人之間的關係。
“我從諸多成功者那兒收獲最寶貴的經驗便是,千萬不要在人們問起你是如何成功時去聊你的奮鬥和努力。
因為你無法告訴他們,你在成功的過程中動用了哪些背景,使用了哪些見不得人的手段。
籃球這項運動也是同理,邁克爾-喬丹可以把他的訓練方式分享給所有人,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過同樣的方式變成邁克爾-喬丹。”
在確定了采訪思路後,伯科很快便開始了這場對秦嶽的專訪。
接下來的專訪過程隻能用輕鬆且愉快形容。
在對秦嶽進行專訪時,伯科發現,秦嶽不僅談吐從容,邏輯清晰,並且與他接觸過的絕大多數中國人所不同的是......
這孩子總會在不經意間向你展露他的自信。
在這場專訪的最後,伯科一臉好奇地看著秦嶽問道:“如果讓你在NBA選一名球員作為你的模板,你會選誰?”
雖然此前,在許多公開場合,秦嶽都曾對外表示他樂意成為巴克利的接班人......
但在伯科眼裡,那隻不過是秦嶽的權宜之計。
畢竟能在成名初期就與NBA傳奇球星扯上關係,換做誰也不會拒絕。
然而,令伯科沒想到的是......
他這個問題還真把秦嶽給問住了。
因為如果非要此刻的秦嶽選一名球員來作為他的模板,那他腦海裡唯一能想到的就隻有二十年後的保羅-班凱羅。
秦嶽穿越前,貴為2022年NBA狀元秀的班凱羅剛剛完成了新一輪增重,其身高208公分,體重120公斤,除了身材與此刻的秦嶽相仿之外,其比賽風格也與秦嶽有諸多相似之處。(如圖)
可是,就目前這個時代......
究竟誰才是自己的模板呢?
這天,
考慮到自己還得繼續完成係統發布的【那仍未熄滅的夢】任務,秦嶽分彆給予了伯科兩個不同的答案。
專訪時,秦嶽沒有任何意外地向伯科表達了他渴望成為巴克利接班人的願望。
但私下裡,秦嶽卻是對伯科說道:“我認為這個時代的NBA沒有我的模板。
我選擇了一條前無古人的路,我將會是這個時代NBA最特彆的那個。”
對於秦嶽在私下裡給予自己的這個答案,伯科相當滿意。
但就像他給秦嶽保證的那樣,這個答案他不會在短期內公布。
“這個答案,隻有在將來你於NBA證明你是最特彆的那個之後,它才會顯現出它的價值。”伯科對秦嶽說道。
專訪結束,一周後,伊拉-伯科正式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這篇專訪文章。
文章裡,伯科通過秦嶽的同學、朋友以及高中、大學教練給人們詳細展示了他們視角中的秦嶽。
另外,在伯科的著重描寫下,在迷途知返和自我救贖的過程中,秦嶽那躍然於紙上的形象也打動了無數讀者。
乃至於後麵在烘托秦嶽於苦儘甘來後終於獲得了那份來自上帝的饋贈時......
不少人都認為在經曆了如此一番磨難後,這是上天應當給予他的獎勵。
他配得上他的天賦。
他值得擁有這一切。
當然,這天過後,真正讓秦嶽家喻戶曉的......
還得是伯科在報道最後的那句點評:
“他隻用九個月時間便成功找回了自我......並證明了自己,那現在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假如我們再給他一年時間呢?
毫不誇張地說......這位‘中國之子’已經成為了我心目中明年NBA的狀元熱門!”
想當年,既然伯科隻用了幾個小時便敢在詹姆斯身上下注,那今朝在經過對秦嶽的全方位考察後,他又有何不敢在秦嶽身上梭哈?
伯科相信他的判斷絕不會有錯。
從瘋狂三月至今,秦嶽就是當下美國大學籃球裡最有希望於將來改變聯盟格局的那位年輕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