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畢摩探因(1 / 2)

畢摩說死了,就是死了,不容質疑,不容質辯,畢摩的話,是李刀磨村民心中的聖旨,有時候比聖旨還要靈驗。

三個孩子聽畢摩說母親已經死了,從此以後,他們不再有母親,當即齊聲哭了起來。

畢摩俯下身子,仔細地察看俞曉梅,說:“我想看一看死因,活得好好的,怎麼說死就死呢?這也太奇了吧?太怪了吧?”

人總是要死的,但是死的方式各有不同,畢摩想探知俞曉梅的死因,是想給客楚林一個合情合理的說法,是想給李刀磨村民一個合情合理的說法,給死者一個的交代,不說儘善儘美,也要說得過去,俞曉梅不能莫名其妙地死去。

在畢摩的眼裡,俞曉梅的死是急促的,在村民的眼裡,俞曉梅的死屬於短命,既然是短命而死,村民就要探知短命而死的原因,畢摩的話,可以打消村民心裡的疑慮。

人活著要講臉麵,人死了也要講臉麵,有時候,死人的臉麵,往往比生人的臉麵還重要,這是促使畢摩探知俞曉梅死因的理由。

畢摩從挎包裡拿出一根銀筷,插進一個竹筒裡浸泡了一會兒,抽出來,插進俞曉梅的嘴裡,三兩分鐘以後,畢摩把銀筷從俞曉梅的嘴裡抽出來,拿到燈前仔細看了看,說:“不是中毒,沒有半點中毒的跡象,可以肯定不是中毒而死。”

畢摩接著檢查俞曉梅的身體,說:“沒有外傷,肯定不是他殺,那麼死因究竟是什麼呢?應該是過分操勞,長時間過分操勞,平時不愛護自己的身體,曉不得按時休息,曉不得保護好自己,終至於得急病而死。”

客楚林樂於接受這種說法,他生怕畢摩說出老婆不正經,說出有損老婆名譽的話,那樣的話,對他不公平,對老婆更不公平,天下之大,死者最大,能夠給死者一個可以瞑目的理由,是最好不過的事情,畢摩說:“我去通知村民,你們去通知親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