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兩股強大力量之間的六個小部落,除了最弱的舍蒙,緊隨B部落,其餘五個小部落,態度搖擺不定。
這五個小部落,今日依附B部落,明日依附A部落,他們反複無常的行為,激發了B部落的怒火,B部落於是開啟全力支持舍蒙詔的行動,在B部落的全力支持下,舍蒙首先滅析越部落,最後滅雲裡部落。
滅了雲裡部落以後,B部落拆了架設在雲裡江和順水江上的兩座鐵橋,把兩座橋的鐵索運到林竹寺,築起煉鐵爐,熔解鐵索,用鐵水澆灌出一座高大的鐵塔,在鐵塔上題字以紀功,這座鐵塔,就是文獻記載的唐標鐵柱。
熔解鐵索的過程,是一個緩慢而長久的過程,大量的鐵水泄出鐵爐,滲入到地下,而地下水帶著鐵誘,進入到水井之中,水井散發出鐵鏽味。
B部落熔解兩座上的鐵,築唐標鐵柱以紀功,是一種炫耀的行為,然而,對於雲裡縣小部落的人們來說,他們的心裡懷有另外的一種感情。
B部落是一個征服者,雲裡縣小部落是一個被征服者,兩者的心態,是截然不同的,是完全不同的。
B部落衰落以後,雲裡縣小部落趁機拆除了唐標鐵柱,被拆下來的鐵一部分被運走,一部分被遺棄在原地,經過雨水浸泡的鐵開始生鏽,水中於是散發出濃淡不同的鐵鏽味。
普子山由紅土堆積而成,到了雨季,鬆林和植吸收了一部分雨水,大部分雨水順山而下淌入到雲裡江。
被鬆林和植被吸收的部分雨水,沉入到地下,形成了泉水,緩慢流出,成為林竹寺村民的飲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