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從三角戰術到nohandcheck(1 / 2)

陸非要打的正是三角戰術。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三角進攻根本不是啥高明的進攻戰術。以致於布萊恩肖在禪師身邊學成一身三角進攻精髓後,信心滿滿地到處麵試當主教練的機會,頻繁被人轟出來。

三角進攻的實質就是:幫助超級巨星創造一對一單打的機會。

“鬥牛犬隊的教練真是個難纏的家夥!”

陸非看著不遠處穿著一身黑色西裝係著藍色領帶一頭銀發的鬥牛犬隊教練馬克富正在不慌不忙的布置戰術,心裡隱隱升起一絲不安。

他知道跑轟戰術會有被限製的時候,但是沒想到會這麼快。

為什麼90年代的NBA球隊很少選擇投三分,跑轟會一直打不出效果,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防守規則的影響。

由於沒有handcheck的限製,進攻隊員接球時,防守隊員可以肆無忌憚地把手摁在你的腰上。一方麵讓你無論投籃還是突破都非常難受,另一方麵防守者還更容易預判你的動作。這種情況下,三分的命中率根本得不到保證。所以沒幾個人會把三分當作常規的進攻選擇,而隻是作為對手瘋狂包夾的一種空位懲罰手段。

例外也有:米勒,接個球得先帶著防守球員穿花蝴蝶般地折返跑幾個來回,以39.5%的三分命中率每場也隻有不到5次的出手機會。

陸非甚至能想到雷吉米勒躲在更衣室擦著眼淚嘟著嘴巴嚎啕大哭叫著:“寶寶累屎了”這樣惡搞的畫麵。

還有雷阿倫和選擇投長兩分的漢密爾頓,反正他們哥仨體形都跟長跑運動員似的。

以致於,沒幾個人願意去練效率低下的三分,所以90年代的NBA大家都駐紮在三分線內,禁區裡更是跟下餃子一樣。

而陸非之所以選擇跑轟戰術作為球隊的戰術,一是因為當時大學球隊的防守強度還沒有這麼高,二是因為相比較其他戰術,愛斯基摩犬隊強大的後場更適合跑轟戰術。

但是沒想到,僅僅第三場常規賽,便遭遇了狙擊。

陸非今天的手感的確很潮,很多該進的投籃都沒進,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岡薩加的防守真的很煩人,他們的手無時無刻不搭在陸非的身上,讓他根本很難快速擺脫,就算出手也總感覺有人在拽你褲子一樣。

陸非不是那種死腦筋的人,他明白投不進不僅僅是身體原因或者投籃手感原因,還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戰術。

鬥牛犬隊的主教練巧妙的利用規則去乾擾他們跑轟的效果。

所以他選擇改成三角戰術。

這種戰術說白了就是落陣地戰,用超級明星靠個人能力生吃你。所以三角進攻是公認的一種節奏慢效率低的進攻戰術。想要靠它贏球,一需要你的超級巨星具有絕對的進攻能力,二需要你的球隊能把對手防得比你效率更低。

當年公牛的三角戰術基本是這樣的:皮蓬高位控球,其他人落位,喬丹跑位要球。當喬丹形成一對一機會時,傳給喬丹單打,由喬丹根據對手的防守態勢,比如對位防守人特點、內線擁擠情況、包夾是否及時,選擇突、投、傳,其中又大概分為傳給弱側多打少,傳給弱側空切,傳給皮蓬高位中路空切,傳回皮蓬重新尋找機會等。當喬丹在無球時就遭到包夾時,其他球員由弱側發動進攻多打少。

所以總能看到喬丹各種空切反跑繞掩護跟防守人貼身肉搏,就是為了接到球。

喬丹接到球後麵臨的防守是:對位防守人摁著他的腰,隨時有人上來包夾,籃筐下裡還站著對麵長人等著蓋帽。所以需要喬丹在接到球後,在對方包夾上來之前直接完成投籃:或者迅速擺脫防守人,根據禁區的擁堵情況選擇急停投籃或者殺進禁區。而喬丹這種在陣地戰空間有限的情況下,迅速擺脫防守人、急起急停尋找突破和投籃空間、以及之後的終結能力,強得有些變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