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天,到了傍晚活動終於結束。
這時,姚明走過來說道:“陸非,有個人想和我們談一談關於基金合作的事情。”
“誰?”陸非怔了怔。
“李寧。”姚明說道。
“……”陸非。
這是陸非第一次見到李寧,個頭不高,小平頭,見麵的第一句話李寧便開了一句玩笑:“本來想和你們簽球鞋合同,奈何資金比不過人家老外,這次終於讓我找到合作的機會了。”
陸非笑了笑。
雙方經過一晚上的協商,簽訂了關於明非治基金合作的協議,並且李寧集團提供基金運營方麵的支持,以及提供退役運動員就業的機會。
第二天李寧集團又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陸非姚明王治郅再一次出席了發布會。
兩次新聞發布會將這一事件的熱度推向了頂點。
陸非、姚明、王治郅以及巴特爾成為了全國關注的焦點,也因為他們四個人的這一舉措,籃球運動也更加受到老百姓的歡迎。
再加上之前籃協宣布一係列體教結合的辦法,籃球運動在全國掀起了青少年培訓的熱潮。
當記者提問到體教結合是否能夠讓中國籃球趕歐超美的時候,陸非笑了笑。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姚明和王治郅,這個問題他們三個討論過,也知道媒體肯定會提問,對於他們來說,現在的這種熱潮對於中國籃球來說是好事,但是也可能變成壞事。
所以他們三人商量之後,決定給這種狂熱降降溫。
陸非想了想,然後回答道:“都說中國籃球人口基數好幾億,趕歐超美理論上應該很簡單,但是大家是否想過,真正能接受係統訓練,有機會把職業作為目標的人卻能有多少?”
“能把職業作為目標的青少年,要麼是體製內出身,就是出自cba球隊或者省市體育局下的青年隊,要麼是來自國內各個水平層次聯賽的籃球運動員。”
“而對於絕大多數籃球愛好者來說,職業之路遙不可及,籃球在他們眼裡,僅僅是個愛好而已。”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體校的不確定性在父母眼裡愈發的嚴重,咱們中國人最講究務實,在他們眼裡如果不是讀書是在差到不行,打籃球真的不如踏踏實實上學,畢竟教育在成長過程中不容缺失,這無疑讓人才不經意間流失了一部分。”
“上學重要嗎?當然重要,看看我們需要幫助的運動員,他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失了教育的機會,才會導致他們生活上的不如意。”
“但是學生一定要成為運動員嗎?籃球的體教結合能夠培養出一批出色的籃球運動員嗎?這些籃球運動員對中國籃球趕歐超美有用嗎?”
“答案是……”陸非頓了頓,眼睛裡露出堅定的目光:“否定的!”
陸非的話讓采訪的記者一愣。
中國籃協剛與教育部門宣布合作體教結合,就是為了培養出一批出色的籃球運動員,這個時候陸非的話無疑是一盆涼水澆在了這把熊熊烈火之上。
這不是和籃協唱反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