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的格局小了,我很期待,你們都能在這個行業裡頭發光發熱。”劉教授背著窗口,上課的時候快到了,他讓沈莞跟孫雯先去上課。
……
中醫內科,顧名思義,是以中醫理論,闡述中醫疾病的病因病機,證候特征、辨證論治、預防、康複、調攝規律的一門臨床學科。
而作為一個醫學文明從春秋戰國便開始流傳,整整幾千年的發展史,從《黃帝內經》到魏晉時期,症狀學,治療學都得到了充實的發展。
直至發展到清朝時期,再到五四運動,漫長的曆史長河中,花國有過多為傑出的中醫誕生。
比如名醫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葛洪等等。
光是一部醫學史,就占據了大學教育的整個學期。
另外,學生們在老師的帶動下,?還要分析各種先輩留下來的古籍。
譬如《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外經》,這些都是中醫學生每天都要看,都要研究的文獻。
而在這其中,又涉及到中醫的‘望聞問切’,識彆藥材,認識藥性,它的好處於壞處,怎麼去使用它。
另外還有涉及到人體經絡、穴位等等,貫穿著整個中醫的學習過程。
沈莞的選修課是中醫針灸推拿,在人體的氣、經、穴位研究上,更要精益求精。
沈莞在劉教授說的那些話,不想變為喊口號,就要穩紮穩打的,將學業完成好。
是以,除了吃飯跟擺攤、休息的時間,她每天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學習上。
除了累積豐厚的專業知識,在操作上,沈莞也要跟得上速度。
……
“沈莞,感覺你最近瘦了很多,你每天出攤,還要學習,這麼下去,鐵人也吃不消啊。”
這天,周怡看出沈莞的臉色不好,提議讓她休息一下。
沈莞卻搖了搖頭:“我這情況,休息個一兩天不頂用,除非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乾,好好吃睡它個幾天,才能養回來一些經氣。”
程麗麗打著哈欠從床上下來說:“彆說沈莞,你看我跟孫雯不也整天頂著黑眼圈?我們在劉教授手底下,就彆想渾水摸魚。今天我們還要跟著老師去街上做義診,還不知道什麼情況呢。”
“義診?咱們這才剛開始學,你們就要去做義診了?”
“對,聽說是近來流行一種傳染病,我們去除了學習、觀摩,還要配合工作人員,進行基本防護。”程麗麗拿著水盆走了出去。
不大一會兒,?走廊裡響起了大喇叭聲。
“沈莞,收發室有你的信件。”
“我正好要下樓,幫你取了吧。”宋朝一邊穿褲子,一邊說。
沈莞剛好懶得跑這一趟,對宋朝笑了:“那就麻煩你了。”
很快,宋朝帶著剛買的包子,跟信封從外麵回來。
一邊交給沈莞,她一邊說:“這封信上周就到了,估計是彆落下了,管理員今天才找到,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