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話鋒一轉,深入剖析:“當前,我大明的心頭大患,無疑是北方那群尚未臣服的元朝餘黨。”
“他們馬術精湛,箭法如神,行動迅速且難以追逐,迫使我們常常處於防守的被動位置,唯有等待最佳時機,方能集結大軍,向北討伐,掃清邊患。”
“而東海外,彼岸的櫻花小國,領土狹小,其民族若求壯大,難免對我大明生出非分之想,威脅我東海沿岸百姓的安寧。”
“至於南邊,雖有山林密布,瘴癘橫行,蟲害頻發,局部偶有叛亂,卻不構成重大威脅。”
“西方,西北諸衛雖因元人占據安西舊地,局勢微妙,但還不至於引發大規模戰亂。”
這一席話,字字珠璣,透露著對天下格局的深刻洞察。
言畢,朱允熥抬眸望向李景隆。
李景隆連連點頭,顯然頗為認同:“允熥分析得頗為透徹,雖然粗略,但卻直擊要害。當前大明的首要敵人,無疑是北方的元人殘部。”
“至於東海之畔的隱憂,亦不可忽視。那東瀛國,自古便對中原大地的廣袤富饒心生覬覦,其野心豈是輕易能遏製?”
感慨之餘,李景隆的目光中閃爍著熱切的期盼,他轉向朱允熥,“你既然看得如此通透,那麼依你高見,我大明應當如何布局?”
朱允熥的氣勢猛地一揚,如同春日破冰,銳不可擋。
眼神堅定,言辭鏗鏘有力。
“尊嚴,隻在劍刃鋒利之處彰顯;真理,則在火炮轟鳴之下伸張。”
“大明欲要立於不敗之地,必以鐵拳展現力量,令天下宵小聞風喪膽,徹底熄滅叛逆之心。”
“兼行仁政,招撫歸心,使萬民共融於中原,消弭異族。”
一時之間,四周陷入寂靜。
朱允熥雖非高聲疾呼
,但那話語卻似重錘擊心,讓屋內屋外眾人心潮澎湃。
“說的好!”
“允熥殿下言之有理。”
“我大明當以劍與火炮衡量敵人之勇怯,彰顯我大明之威。”
門外,那些來邀李景隆等人前往前院用餐的李家年輕一輩。
此刻無不熱烈鼓掌,麵頰泛起激動的紅暈。
李景隆望著這位倡言“尊嚴在於劍鋒”的少年,心中震撼不已,情緒難掩激蕩。
這真的是未及加冠,年僅14歲的孩子嗎?
這真的是那位向來以溫文爾雅、性格怯弱著稱的朱允熥嗎?
他暗自思量,此番言論,足以響徹大明軍營,激勵百萬將士之熱血。
不過,一旁的朱允炆已是按捺不住胸中的憤懣,猛然一拍桌案,霍然起立:“朱允熥,我先前是怎麼跟你說的。”
朱允炆原以為,自己在皇城門前的教誨能讓朱允熥銘記於心,卻不曾料到,對方竟是轉瞬即忘,此刻又在此宣揚他的激進之見。
這怎能不令他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