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朱元璋說的“沒餘糧”,是指的這個。
但……
開拓疆土,真需要消耗如此龐大的糧草嗎?
若是開拓還需掏空國內,那還談何強國。
朱允熥略作思索,隨即朗聲道:“曹國公雖略微提及征戰開支,卻未詳述。不過,孫兒覺得……”
他的聲音陡然間充滿了力量。
“區區境外諸國,在大明麵前不過是土雞瓦狗罷了。”
“孫兒願意率領大明的雄獅鐵騎,斬敵酋首,將其懸掛於國門之外,示威四海。”
“隻要策略得宜,孫兒保證,我大明無需耗費一粒米一鬥糧,便能儘數收複南疆之地。”
言畢,就連一直端坐旁側的朱標,也霍然起身。
朱標的麵色一沉,“軍事國政,豈是妄言誇大之處。每一場征討,背後是多少糧餉的消耗,豈有不費一粒米一鬥糧,便能拿下南疆之理。”
朱元璋輕輕一舉手,截住了朱標即將脫口的苛責。
這一刻,在朱允熥的眼前,朱元璋首次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嚴肅與嚴厲,那雙眼睛仿佛深潭。
“允熥啊,治國不是書中的空談,縱然大明視四海萬國為芥子,但如果真要踏足海外,興師動眾,其耗費猶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絕。”
“召你前來,是想讓你明白,大明難以承受南北同時用兵之重,一步行差踏錯,就可能讓大明墜入萬劫不複之深淵,到時候……”
朱元璋眉宇間滿是憂慮:“到時候,我們朱家將成為全天下的罪人,那些曾被我們朱家壓製的宵小,又會趁機作亂,為害四方,你可明白?”
“殖民。”
朱允熥的眼神堅定不移,他凝視著神色微變的朱元璋,緩緩道:“孫兒念及秦始皇帝一統六合,直至漢武大帝、唐太宗、宋太祖。”
“他們皆以中原為根基,威震四海,傲視群雄,使得萬國
臣服,爭相朝拜。”
這是屬於漢家的榮耀,是這片大地賦予中原漢族千年不滅的輝煌篇章。
自中原傳來的號令,能讓四海震顫,讓萬國朝拜之心隨令而動。
“但是,無論多麼強盛的王朝,其國運不過三百年,中原大地終將再度淪陷於戰亂,生靈塗炭,流離失所。究其根本,皆因土地流失。”
每逢亂世過後,新王朝初建,人口稀缺,相比之下,土地顯得尤為豐饒。
此時,但凡朝廷施以仁政,保證耕者有其田,便會迎來盛世繁華。
可隨著時間推移,人口激增,王朝日益衰朽,腐敗之風盛行,權貴階層坐享其成,民眾的負擔日益沉重。
一旦遭遇天災人禍,民間便隻能賣地賣子,淪為流民或佃農。
土地逐漸集中於少數權貴之手,國家財稅日漸枯竭,加之奸臣當道,外族虎視眈眈,覬覦中原膏腴之地。
如此一來,任何微小的火星,都能輕易點燃戰火,使中原再遭劫難。
這個循環仿佛一道無法掙脫的魔咒,千百年來縈繞在中原大地之上,曆代王朝無一幸免。
朱允熥語調略顯和緩,道:“至於破解此等難題,需朝廷引領世人,將視野拓展至海外的浩瀚天地。”
“皇爺爺與父親先前所言,我大明若圖南疆,必傾注大軍,耗資巨大。”
“假使我大明將拓殖之策視為長遠國策,步步為營,漸漸推進,徙邊境之民至接鄰之土,如同蠶食桑葉,兼以邊境軍士嚴密守衛。”
“如此,我大明疆域將無垠無際矣。”
“僅此一舉,朝堂上的功臣將門、四海富賈,見有利可圖,朝廷再放寬限製,對新辟疆土豁免稅賦,便能憑空招募無數勇士,自發為大明開疆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