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狀,朱元璋揮手示意,將朱允熥推向群臣之前。
“皇孫受祖先庇佑,呈上祥瑞,此功利國利民,不可不獎。”
“今日,咱就賦予皇孫參與朝政觀摩議政之權。”
朱元璋一句話,讓滿朝文武霎時靜默如夜。
單一個淮西郡王之位,這事可大可小,全憑解讀。
可如今,朱允熥要開始參與朝政了。
一旦踏入這門檻,參政議政便不再是遙不可及。
那麼,接下來會怎樣?
皇上對那事的決心,仿佛已是板上釘釘。
麵對群臣的不言不語,朱元璋非但沒動氣,也沒有催促,而是再次輕拍朱允熥的肩頭。
他深邃的目光掃過眾人:“卿等意下如何?”
朱標本欲出言勸阻,眼神幾番閃爍後,終究還是閉口,轉身繼續研究太醫局整理的大蒜素效用冊子。
官員們一個個低下頭,陷入了沉思。
他們在揣摩,如果今日淮西郡王觀政之事塵埃落定,朝廷將會迎來怎樣的變局與後果。
封王,對皇族子孫而言本就是順理成章,至多不過是些微的非議罷了。
而今日,在西安門外,這事也有了結論。
觀政,可就不一樣了,這意味著這位尚未及冠的年輕皇孫,已具備了掌權的資本。
但皇上的詢問還懸在頭頂,他們沒多少時間細想。
吏部尚書詹徽,腦子轉得最快,或者說,他最能洞察時局。
隻見他猛地抬頭,深深作揖:“皇上英
明,皇孫仁厚孝順,對國家有功,未及冠禮,古人有甘羅為相,霍去病封侯。”
“少年英才,天賦異稟。皇孫觀政,正是大明盛世的象征啊。”
“皇上聖明,皇孫觀政,理所應當。”
一時之間,中極殿內讚同之聲四起。
無論心中想法如何,今日被皇上這麼一擺,他們已無力改變皇上的決定。
何況,明眼人都看得出,皇上對淮西郡王的寵愛幾乎無以複加。
就算此刻皇上宣布決定,沒人會覺得驚訝。
甚至,他們覺得,今日皇上僅賦予淮西郡王觀政的資格,已是非常節製了。
望著眾臣的迎合,朱元璋心滿意足,第三次拍了拍朱允熥的肩。
這時,身後傳來了朱標的輕微咳嗽聲……
朱允熥恍然大悟,連忙轉身,跪倒在朱元璋麵前。
“允熥謝皇爺爺賞賜。”
朱元璋見朱允熥如此乖巧,樂得眼眯成了一條線。
他連連擺手,笑道:“好孩子,快起來,地上冷,彆跪著了。”
一旁的劉建安急忙上前,攙扶起朱允熥,開心地說:“殿下趕緊起來,皇上對您真是關懷備至啊。”
朱允熥慢慢起身,向劉建安投去感激的眼神,然後恭敬地站在朱元璋身旁。
朱元璋哈哈一笑,隨即如同田野間的老人一般,隨性地坐在書案前。
他審視著周圍大臣的表情,突然把目光轉向一直沉默的朱標,這個舉動讓所有人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