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朱元璋這麼一提,朱允熥有點尷尬地笑了。
在朱元璋的注視下,他挪動身子,距離朱元璋更近了。
然後,他壓低聲音說道:“爺爺,孫兒覺得,如果隻讓孫兒一個人批閱奏折,保不準會出錯。不如找些人先把奏折按緊急程度分個類。”
“讓他們先提出意見,孫兒再根據這些意見來審閱奏折,最後整理好再呈給您過目。這樣,孫兒就不會出差錯了,也不會無意中給朝廷增加負擔……”
說著,朱允熥慢慢抬起眼,忐忑地望向朱元璋。
眼前的這位,可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一心想著為子孫後代安排好一切。
讓他分出一部分皇權,哪怕是僅僅讓彆人在朝政上提提建議,都有可能讓朱元璋心裡不痛快。
果然,朱元璋瞪向朱允熥。
但隨即,他陷入了沉思,認真考慮起朱允熥的這個提議。
朱元璋不時看看伏在他麵前的朱允熥。
這些年來,他為朱標組建了一個團隊,成員都是他親手挑選的。
近年來,朱標處理政務越來越得心應手,朝中許多事情都是朱標代為辦理。
而眼前這個小子,不知不覺中也被自己帶進了政事裡。
確實也該為這小子將來的發展路了。
不過……
涉及到讓彆人參與批閱奏折的事情,朱元璋的思緒更加深遠。
作為大明的開國皇帝,他有自信,賦予的權力隨時都能收回。
可為這小子挑選幫手,必須慎之又慎,不容許有任何閃失。
朱元璋想了想,轉頭望向正憋著笑的朱允熥,不由分說地輕輕拍了一下他的頭。
“嘿,你這小子,心裡是不是早就有人選等著告訴爺爺了?”朱元璋故作生氣。
朱允熥嘿嘿一笑,眼睛裡閃爍著狡黠的光芒,點頭道:“爺爺真是明察秋毫,孫兒心裡那點小九九都藏不住。”
“倒也不是說就決定了,隻是有幾個人,我覺得挺合適的。”
說著,朱元璋拂了拂袖子,眼神中帶著幾分玩味地看著朱允熥:“行啊,你小子說來聽聽,哪些人能入了你的法眼?”
朱允熥偷偷瞄了朱元璋一眼,壓低聲音,好似分享秘密一般:“解縉……”
“吏司的夏原吉。”
“再有一個,是禮部的……鐵鉉。”
一口氣說出心中盤算了許久的三位人選,朱允熥的目光坦蕩而堅定,直視著朱元璋。
聽見這三個名字,朱元璋臉上的驚訝毫不掩飾。
他打趣道:“要說你想要解縉那家夥,咱倒也能猜到一二。可夏原吉和鐵鉉,這倆名字我還真沒想到你會提。”
朱允熥咧嘴一笑,耐心解釋起來:“夏原吉在戶部清吏司當差,今天我早些時候去戶部,才和他認識的。”
“之前就聽說他在理財治國上很有自己的見解和研究。”
“鐵鉉嘛,雖然還沒機會見麵,但他的名聲我是早有所聞。聽說他性格剛毅果決,機智過人,學習時便能精通經史,成績出眾。”
“為人更是剛直不阿,做事公正,應該是個能辦實事的人。”
解縉這家夥,天賦異稟,宰相之才顯露無遺,就算比起夏原吉、鐵鉉年輕幾歲,但隻要好好磨練,把那點棱角磨圓了,將來絕對能成為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