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允熥的注視下,她嫋嫋起身,行了一個優雅的禮,舉止大方得體,眼裡滿是對朱允熥的深情。
“奴家會記住殿下的每一句話。”
“時候不早了,天氣也開始涼了,殿下還是早點休息為宜。”
話語剛落,湯清悅再次展現出她的多變,起身時那羞澀得如同能擰出水的臉龐,讓人憐愛。
在朱允熥愈發熱切的目光追隨下,她輕巧地轉身離去。
望著湯清悅遠去的背影,朱允熥半張著嘴,心底無聲地讚歎。
“皇爺爺可真給我找了個好妻子啊。”
朱允熥在中都鳳陽城裡,已悠哉遊哉地度過了近10天時光。
遵照朱元璋的吩咐,他一早便完成了對老朱家祖墳的祭拜。
禮部的官員在場,加上中都留守司的全力配合,一切進行得有條不紊。
或許是因為這些遠離京師的官員同樣具備敏銳的政治直覺,感知到大明朝未來局勢已悄然奠定。
轉眼間,到了朱允熥到達鳳陽的第三天,朝廷的旨意便如春風般送達。
朱元璋賜婚,皇孫朱允熥與信國公府的長孫女湯清悅將結為連理。
至於朝廷對此有何反響,身處中都的朱允熥無從知曉,但鳳陽城裡,信國公府的慶祝盛宴連續三晝夜,硬是把中都的熱鬨氛圍推向了高潮。
單是中都留守司的官員們送來的賀禮,就把信國公府的一整個房間堆得滿滿當當。
更不用提,因為朱允熥暫住在湯府,中都的官員們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巴結討好的良機,又額外準備了相同的賀禮。
以至於湯清悅的小院幾乎被禮物淹沒,人來人往,好不熱鬨。
直至此刻,城內的喜慶氛圍才慢慢平息下
來。
隨同朱允熥出京來到中都的禮部及其他各部官員,終於開始發揮朱元璋精心布局的作用。
每日從驛站出發,前往湯府,與湯家人詳細討論皇孫與湯家千金定親結婚的具體事宜。
依據應天府的旨意,皇帝決心大操大辦,讓這場婚禮成為眾人矚目的盛事。
甚至有從京師來的太監隱約透露,應天府已經在著手為朱允熥建造日後作為郡王府的府邸,是專為他們的婚事籌備的。
然而,在這一切的熱鬨與籌辦中,朱允熥和湯清悅倒成了旁觀者。
所有人都圍著他們忙碌,卻無需他們親自操勞。
時至九月初,天氣漸涼,湯府後院,景致宜人。
朱允熥與湯清悅悠閒地坐在涼亭中,享受著微涼的秋風,劉遠和湯清悅的幾位貼身侍女在一旁細心侍奉。
院門外麵,人流穿梭,大夥兒忙活著搬進一個個沉甸甸的紅漆木箱,再小心翼翼地安置到樓內指定的位置。
臨走時,還不忘朝著涼亭中的朱允熥和湯清悅送上祝福。
“三爺,這些都是潁川那頭的臣子和顯貴們送來的賀禮呢。”
劉遠站在涼亭邊沿,回頭壓低聲音解釋了一番。
朱允熥眨巴眨巴眼,視線轉向一旁,對那些精致糕點提不起興趣的湯清悅。
“怎麼全都是給殿下的啊。”
湯清悅放下糕點,秀眉微蹙,雙手支著下巴,目送著送禮人離開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