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皇太孫也要聽取文臣的意見,好兆頭啊(1 / 2)

朱允熥踏著百官雷鳴般的進禮聲,穩步走向那華蓋遮蔽下的龍椅,卻沒有急著就座。

他站立著,眼神寧靜而深邃,將滿堂的文武百官一一收入眼簾。

這一刻,他成了那個左右他們言談舉止的人物。

借由這些人的力量,他能駕馭大明這艘當世最強大的帝國巨艦。

它的命運、億萬子民的生活,乃至四周附屬小國的起伏,都將因他的意誌而動。

隨著文武百官恭敬地起身,他們的目光中帶著複雜的情緒,聚焦於這位帝國年輕皇太孫的身上。

除了那些各衙門的老臣,許多人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局感到無所適從,似乎一切來得太過突然。

監國的皇太孫,有些過於年輕了。

這樣的念頭在大多數人的心頭盤旋。

昨日還在書齋裡勤學苦讀,仿佛還是個未脫稚氣的孩子,一夜之間,卻已負責治理國家了。

朱允熥嘴角輕輕上揚,轉過身麵向富麗堂皇的大殿,恭敬地拱手行禮。

“允熥謹遵皇命,行使監國之責,定不辜負皇爺爺的厚望。”

這一禮,標誌著他正式坐上了那象征權力的位置。

隨即,解縉與夏原吉二人分列左右,如同守護神般站立。

若非他們身上那莊重的朝服,旁人或許會誤以為是宮廷中哪個角落的年輕侍從。

但這兩人卻是朝堂新晉的閃耀星辰,炙手可熱。

即便是引領文官群臣的禦史詹徽,在看到解縉、夏原吉伴於皇太孫身側時,眼神也不免流露出羨慕之色。

他們心裡清楚,這二人加上那位尚在歸途中的鐵鉉,將是未來朝堂的三大支柱。

大明政壇的新興勢力,正冉冉升起。

禦門監國在這一片暗流湧動、心情各異的氛圍中,拉開了序幕。

朱允熥坐姿端正,背脊緊貼椅背,一手輕輕搭在胸前,另一手則握住了扶手的前端,姿態從容而威嚴。

他聲音溫和而堅定:“皇太子臥病,本王受命,暫時代理監國之職。近日來,朝野波詭雲譎,宮闈之內,竟也生出了悖逆之事。”

“所幸有諸位賢臣協力,方能穩固江山。今日集會,既為處理積壓的國事,也要深入探討這連串動蕩的根源。”

朝廷各部門的日常事務,按部就班,倒也沒落下太多。

因此,今日真正的議題,便是關於昨夜宮中的那場叛亂。

開國公常升一馬當先,衣袍飄揚,從武將行列的前列走出,步入場中。

在眾人矚目之下,他沉聲道:“微臣建議,叛亂既平,應當即刻恢複京中各衛與親衛軍的常態運作,以此安定京師百姓之心。”

先前對應天府兵權的臨時管製,是因為時局不穩,以防軍隊嘩變。

但若持續如此,恐會引起軍營中士兵的不安,同時,也會波及京師的商業流通、影響百姓日常生活。

朱允熥沒有急於回應,而是目光掃過武將行列。

李景隆與五軍都督府的一眾都督緊隨其後,站到了常升身旁,齊聲道:“我等附議。”

這是軍方的聲音,顯然,他們擔憂長此以往的管製可能滋生變故。

朱允熥不徐不疾,轉而望向文臣一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