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低聲說:“老臣一生鑽研經學,如今官至中書舍人,對仕途已無更多追求,隻希望能讓老臣這一身的學問流傳世間,為人所知。”
朱允熥心念一轉,南北榜的爭議讓他有了彆樣的考慮。
他緩緩說道:“劉舍人,您的經學造詣,朝中恐怕無人能敵。但這次禦前確定的規則,是需要中樞部堂們親自審核,目前這件事已交給翰林學士解縉負責。”
“時間緊迫……劉舍人何不去問問解縉,看看是否還能增補些什麼呢?”
把棘手的問題推給解縉解決。
朱允熥巧妙地將此事從自己身上卸了下去。
劉三吾的眼神中不禁掠過一絲黯然和失落。
此時,一旁已調整好心態的李景隆,恭敬地邁步上前。
他精神飽滿,眼神中閃爍著光芒。
“皇太孫殿下,微臣有事相稟。”
朱允熥將關於劉三吾的事暫且拋給解縉處理,轉而看向李景隆。
“曹國公有何要事,儘管直說,無需在我這兒太過拘謹。”
李景隆當即應道:“臣是想了解一下,皇太孫前些日子頻繁出入宮廷,隨臣學習軍事。近期臣也明白朝中事務繁多,皇太孫理應以國事為重。”
“不過軍事非一日之功,不知皇太孫對此……”
朱允熥的目光淡淡掃過李景隆。
對於他與朱棣目前的關係,朱允熥心中依舊是一團迷霧。
但心中的警覺與戒備,從未有片刻放鬆
。
聽見對方提起出宮習武之事。
朱允熥隨即回應:“近日朝政確實繁忙,京衛亦有多項調整,恐怕無論是本王還是曹國公,都難以抽身。”
畢竟,那是帝師的尊位啊。
李景隆連忙接話:“臣並不忙。隻要皇太孫有空,臣每日入宮伴讀也在所不辭。”
都督府那些事務,何足掛齒。
再怎麼忙碌,都督府人手眾多,總歸有人料理。
隻要能緊守在皇太孫身邊,何愁將來不成器?
朱允熥輕輕一笑:“國公不忙?如此說來,倒是有一件事,或許不久後,可交付曹國公辦理。”
倭國,既是一個考驗,也是一個良機。
想到不久大明將征討倭國,那邊形勢錯綜複雜,朝廷勢必要派遣一位鎮得住的主將來坐鎮。
李景隆出自將門世家,通曉人情世故,與倭國人周旋自然遊刃有餘。
屆時,再為他配備一位領兵大將,倭國之行便萬無一失了。
李景隆壓根兒沒想到,自己這帝師的椅子還沒坐熱乎,皇太孫就要把重任往他肩上扛了。
他臉上樂開了花,眼角餘光偷偷掃向一旁心願落空的老頭,心裡的得意勁兒更是噌噌往上漲。
看見沒?
我可是皇太孫的心腹紅人呢。
他趕緊表態:“皇太孫有啥差事儘管吩咐,我保證辦得利索,不讓皇太孫您費心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