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河所上,一陣倒吸冷氣的聲音響起。
僅以100之眾,擊殺敵人300多人,而且歸來之人,傷亡不到30。
眾人看向馮永逸的眼神,都不由自主地變了。
真是個猛將啊。
朱棣也被深深觸動,之前隻是聽說,這次卻是親眼見證。
但聽著馮永逸的話,又覺得有些好笑。
朱元璋登基後,確實下旨要求蒙古殘餘勢力投降,歸順大明。
可誰都清楚,那不過是為北伐找的說辭,那些前元殘黨怎會真心遵從大明皇帝?
倒是馮永逸,竟然把這旨意當了真,手持大明皇帝的命令,去要求那些前元遺民。
這份心思,也不知道他是從哪兒學來的。
得到這樣一位猛將,朱棣心中充滿歡喜,立刻跳下馬,腳步帶起陣陣雪花,走向仍然跪在地上的馮永逸。
“永逸,趕緊起來,地上冷。”
眾人的目光中滿是驚異。
朱棣穩穩地扶住馮永逸的雙臂,將他攙扶起來。
北平邊疆,燕王何曾如此親近重視過任何人?
眾人再次投向馮永逸的眼神,又多了幾分不同。
這家夥要發達了。
在朱棣的攙扶下站起,馮永逸心頭微動,眼神卻異常堅定,低著頭,似乎不敢與燕王對視。
此時,朱棣已繞著他踱步,手搭在他的肩上,仿佛向周圍宣告他又增添了一名猛將。
“大明有此猛將,實為國家之幸。本王得此猛將,更是幸運無比。”
這話定了基調。
朱棣轉向馮永逸,“三次衝鋒陷陣,以寡敵眾,彰顯了我漢族兒郎的英勇。這樣的猛將,本王絕不讓他埋沒,定要委以重任。”
這番話明確了他的意思。
眾人皆知,這個剛到邊塞不滿月的男人,獲得了一份超乎他想象的前程。
讚譽聲此起彼伏,在這冬日飛雪的邊疆上回蕩。
馮永逸卻謙遜地低語:“這隻是末將分內之事,不敢承受殿下的過高讚譽。”
“這是你應得的。”
朱棣眼神灼熱,充滿熱情地看著馮永逸。
“有功必賞,以後你便是燕王府護衛都司指揮了。”
眾人雖料到朱棣會重賞馮永逸,但沒想這獎賞竟如此厚重,無不驚歎。
皇明祖訓有這麼一條,藩王們可以設立自家的王府護衛隊,裡頭有三位指揮,六位千戶長,這批人構成了各個王府的軍事核心,歸藩王直接指揮。
時日流轉,大明的北方藩王們陸續駐守封地,負責北方的防線,統領邊疆的軍隊。
王府護衛都司,就像是獨立於正規邊軍之外,憑借王府特有的軍事架構,變成了藩王嫡係。
比如在場的潮河千戶,他們是幫著大明守大門,保衛北平府的衛士。
但燕王府的護衛隊,就是專門為燕王府看家護院的私人部隊。
馮永逸心裡頭猛地一震,他打從到北平起,多次主動請纓去邊疆,無非是想早點在燕王跟前表現一番,好完成皇太孫交付的重托。
可他壓根兒沒想到,自己這一下子,就成了燕王府的一份子?
種種情緒在馮永逸心間翻湧,無奈之餘,他還是堅守住了內心最後一絲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