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賈士紳……”
朱元璋皺著眉頭,低聲重複著,語氣逐漸轉寒,“以為咱不知道嗎?他們在外頭是商人,回到家鄉就成了士紳,把所有的好處都往自己懷裡塞。”
朱允熥見時機正好,開口道:“允熥以為,這次浙江道雪災引發的民變與假倭寇的侵擾,對朝廷而言,是個難能可貴的轉機。”
朱標輕輕咳嗽一聲,“有話就直說。”
朱允熥隨即闡述。
“實施攤丁入畝,官紳同製,嚴管商稅。我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這事,雖想法還不太成熟,但看眼下的浙江道狀況,這辦法再適合不過了。”
他這一席話新詞迭出,但光從字麵上,朱元璋和朱標都能大致領悟其意。
朱元璋眉頭時鬆時緊,片刻後才道:“跟爺爺詳細說說,怎麼具體操作。”
朱允熥頷了頷:“浙江道多山少地,百姓大多靠勞作維生。朝廷按照人頭收稅,在這裡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不如在浙江道做個試點,朝廷徹底清查土地,根據田地多少製定標準,按量收稅。還能根據田地麵積分等級,多者多交,少者少交。”
“眼下浙江道救災不力,朝廷正好借此機會整頓地方官府,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士紳,一律平等,共同承擔丁銀稅賦。”
朱允熥留意著朱元璋和朱標的反應,又道:“還有,允熥發現浙江道裡手工作坊遍地開花,多數百姓都聚居在城鎮中,為當地的士紳商人服務。”
“朝廷雖然有設置商稅,但執行不力。今後在浙江道,應加強對商人的稅收管理,嚴格監督,為朝廷財庫添磚加瓦。”
“不能讓那些商人享受榮華富貴,而百姓卻衣衫襤褸,吃不飽飯。”
朱允熥語畢,偏殿裡一片靜默。
朱元璋緊鎖的眉頭一直沒有舒展,時不時地瞥向朱允熥。
終於,他的目光轉向了朱標,“標兒,你對允熥說的那些改革想法怎麼看?”
此刻,朱標正沉浸在朱允熥提出的攤丁入畝,官紳同製的變革設想中。
被朱元璋這麼一問,他猶豫片刻道:“爹,您的意思是想減
少官員和士紳們的特殊待遇嗎?”
朱元璋本人對那些貪官汙吏深惡痛絕,可他對讀書人卻懷有一份特彆的看重。
那些曆經寒窗、科舉及第的家庭,朝廷依據洪武初年的規定,給予了種種優待與特權。
從秀才起,這些家庭就能享受到稅收減免,甚至還有不必向官員行禮等隱性特權,讓他們在無形中地位高於普通民眾。
這樣的製度促進了人才的不斷湧現,供朝廷選拔,但同時也加重了國家的財政壓力。
朱允熥見朱元璋仍顯猶豫,便接著道。
“皇爺爺,士紳有功名後,百姓會為避稅投靠他們。士紳家族財富豐厚,每遇災年還會大肆收購田地。”
“這樣一來,國家的稅收隻會越來越少,最終受苦的還是百姓,隻有那些官紳們越來越富有。”
朱允熥深知國家的興衰與百姓息息相關。
沒有民眾的支持,大明的江山不可能穩固如磐石。
至於官紳,即便王朝更替,隻需換個姿勢下跪,便能繼續享受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