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朝堂,氣氛迥異。
隨著太監劉建安響亮的一聲宣告,早朝開始。
朱標端坐輪椅,冷靜地旁觀著自家臣子們的種種表現。
早朝開始,一位官員應聲而出。
“微臣有緊急事務稟告。”
此人出自都察院,這一亮相,讓主持朝政的吏部尚書詹徽心頭一緊。
他預感今日的早朝絕不會平靜度過。
皇座之上,朱元璋的眼神平靜卻犀利。
“說。”
他的眼角不經意間微微抽動。
“微臣參浙江賑災的欽差……”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炸開了鍋。
雖然眾人皆知今日朝會難以風平浪靜,
但當問題被公然擺上桌麵,其棘手程度遠超想象,
連負責維持朝堂秩序的侍禦史們都不禁忘了職責所在,場麵一時失控。
站出來的是禦史鞠高逸。
他接著說道。
“洪武24年寒冬,浙江大雪災,百姓苦不堪言,官府也是焦頭爛額。朝廷緊急調撥錢糧,精心挑選了欽差,滿懷期待他們能安撫民心,穩固國家根基。”
“可誰知道,欽差一行人非但沒有心懷皇上重托,在災難麵前,竟放任百姓在風雪中受苦。並且擅自處決了浙江道的左右布政使及眾多府縣官員,共計上千人。”
“更有甚者,3
000多當地有聲望的士紳也沒能幸免。這場大清洗牽連數萬家庭,讓白雪皚皚的大地染上了血紅,人心惶惶,整個浙江陷入動蕩。”
“微臣懇請皇上,為了浙江百姓,為了雪後重建家園,恢複生產,迎接春耕,從朝中再選賢能之士,重新委派為欽差,前往浙江。”
話鋒一轉,直指要害。
鞠高逸之後,更多禦史、文官紛紛站了出來,聲援支持。
“臣讚同。”
“臣亦讚同。”
……
杭州,布政使司衙門裡。
“這幫蛀蟲,實在該死。”
朱允熥低聲咒罵了一句,臉上卻迅速掛上了一抹笑容。
夏原吉更是放下手中的文書,迎上前去,親自攙扶著一位白發蒼蒼,接近百歲高齡,手持拐杖的老者步入廳內。
這樣的場麵,朱允熥已記不清是第幾次上演。
所謂的地方名流,絡繹不絕地來此傾訴他們的苦衷。
若非這些人都年事已高,又很難找得出過錯……
他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意。
“老人家怎麼親自來了?外麵雪水融化,路滑難行,萬一有個閃失,可如何是好。”
朱允熥起身,迎向老者。
老人環視四周,緊握著拐杖,堅定地站立著。
夏原吉忍俊不禁,卻又不敢表現出來,隻好抿嘴,目光轉向彆處。
大明朝是個講究尊老的地方。
所以即便是皇太孫,麵對著接近百歲高齡的老人,也得親自到門口迎接,禮數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