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旨意迅速傳遍朝廷上下及各州郡縣,沉靜多時的民間因此沸騰起來,熱鬨非凡。
童生試與府試由各地自行操辦,鄉試則由禮部協同翰林院出題,並派遣專員前往各地監督實施。
與此同時,宮廷之內,關於今年恩科會由哪位德高望重之士擔任主考官的話題,也成了熱議的焦點。
正當這股關乎整個中原的重要事務如火如荼進行時,一封禦史密折悄然擺到了皇上案頭。
這封密折並非單獨一人所為,而是針對去年萬壽節時,倭國兩批使臣來訪慶賀,認為此行為有悖禮製,提議嚴查細究其背後原因。
這份奏折的到來,讓應天城中的官員們猛然意識到。
今年恩科的主考官人選,恐怕不會那麼風平浪靜了。
暗流湧動,悄然在應天城下潛伏。
然而,在這暗流湧動之中,朱允熥顯得異常悠然自得。
此時,應天城北,玄武湖畔的官道上。
幾輛馬車在一群身著黑色曳撒勁裝的衛士保護下,緩緩駛向郊外的皇莊。
正值春意最濃的時節。
沿途綠柳成蔭,野草輕搖,點綴在路旁。
官道兩旁,縱橫交錯的田間小路連接著廣袤無垠的水田,水麵閃爍著粼粼波光。
農人們成群結隊,赤腳下田,頭戴草帽,挽起褲腿,彎腰低頭,將一束束秧苗細心插進水田裡。
而那些半大的男孩,則在田埂上追逐嬉戲,腰間掛著母親為他們係上的小籮筐,不消半天,籮筐裡就滿滿當當裝著田螺。
更有幸運的孩子,還能找到一些泥鰍和黃鱔。
這些正是春日裡最易得的美食,為鄉間生活添上了幾分滋味。
村裡的女孩們則提著竹籃,靜靜地蹲在各個角落。
她們手握小巧的鏟子,在田野的縫隙間挖掘那些鮮嫩的野菜,輕輕拍去根部的泥土,小心翼翼地放入籃中。
“如此場景,如
若遍及大明每寸土地,才算盛世景象。”
朱允熥倚窗而坐,望著窗外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不由地輕聲感歎。
與他同乘這輛馬車的,還有解縉以及兩位工部的主事和一位將作監的工匠。
對於將作監的馮大匠而言,能夠與監國皇太孫同車而行,是他做夢也不敢想象的榮耀。
這讓馮大匠內心既驚又喜,暗自揣測是否祖宗顯靈,一麵忐忑不安地蜷縮在車門旁,屁股隻敢虛坐在座位邊緣,一麵思緒萬千。
工部的兩位主事則安然落座於車廂兩側,聽到太孫的發言,才不約而同地望向窗外。
隻是是普通的春耕景象罷了。
而坐在朱允熥身旁的解縉,始終隨著太孫的目光瀏覽著窗外的風光。
此刻聽聞太孫提及大明盛世,他低聲回應道。
“皇太孫的理想,若要認真考究,恐怕曆史上沒有哪個時代能夠完全實現。”
眼前的春耕圖景,看似平凡無奇,實則蘊含深意。
這象征著農民有地種,有衣穿,有飯吃的安定生活。
哪怕是唐漢盛世,也都未能達到讓耕者有其田,更勿論讓百姓都能豐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