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辦報紙(2 / 2)

他擺了擺手:“在朝中,能知行合一者,寥寥無幾。說來汗顏,臣今日方有所悟,即便是臣,亦未能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朱允熥笑著頷首。

“縉紳兄能有這等領悟,已勝過朝廷裡那些整日無所作為之人。不過,我想既然縉紳兄今日有了這樣的體悟,而國朝正值25載。”

“何不將這份知行合一的理念廣為傳播,這才算是真真切切地實踐了知行合一,惠及萬民。”

解縉心頭猛地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迅速生根發芽,蔓延開來。

他俯身回答:“能得到皇太孫的認可,加之新得的感悟,自然要將這見解散播出去,不讓它埋沒於舊紙堆之中。”

但隨即,解縉又麵露難色,道:“可臣眼下身為文華殿行走,常伴君側參與朝政,如何才能讓這至理名言傳遍天下,讓黎民百姓皆有所聞呢?”

朱允熥擺擺手,待茶水稍涼,淺酌一口,這才慢條斯理地說。

“本宮有意成立一個書局,每十天出版一期心學文章,講述知行合一的道理,通過遍布全國的驛站係統分發,讓這思想深入人心。”

“隻是我身為監國,日常政務繁重,難以親力親為,如果縉紳兄願意,這事完全可以交由你來負責。”

驛站本就有傳遞信息的職能,如今大明的驛站改革初顯成效,利用它們來傳播文化思想,既發揮了作用,又顯得恰如其分。

他未曾料到,去年推動的驛站改革,竟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展現出如此多的好處。

解縉心中感慨萬千,對皇太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連連讚歎:“太孫對驛站改革的遠見,猶如草灰蛇線,布局深遠,一改之下,效果千變萬化,實在令人欽佩至極。”

朱允熥擺擺手,“就我們在,縉紳兄就彆客氣了。隻要你點頭應承,這事就算是你的了。”

解縉二話不說,直接拉過椅子坐在桌旁,雙手一撐桌麵。

“借驛站之力,讓文章遍及四海,深入民間,這事說來不難,難的是我一己之力恐怕難以獨挑大梁,況且每周僅刊登一篇,也顯得過於單薄。”

朱允熥心中早有謀劃。

創辦報紙,在某個時代裡,無疑是握在手中的利劍,是最強有力的發聲方式。

他正色道:“這報紙就設在翰林院後方,我看那城牆腳下的空地一直閒置

,建個報社應當不成問題。”

解縉聞言,微微頷首,既然要親自操辦,靠近翰林院確實能省去不少麻煩。

再者,如果真要保證每周都有新文章出爐,光憑空談顯然不夠,還需得在翰林院的藏書室中翻閱前人著作,汲取精華,融會貫通,最終將知行合一的理念推向新的高度。

朱允熥接著說道:“而報紙上的內容,自然也不能全是心學理論的闡釋,還得穿插民間故事、朝廷逸事、官員秘辛,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眼球,引發更廣泛的關注……”

說著,朱允熥忽然笑了起來。

“我們甚至可以在報紙上連載話本,每到情節高潮處故意中斷,吊足讀者胃口,讓他們迫不及待地期待下一期。”

解縉聽著,眼睛一眨一眨,滿是驚訝:“臣實在沒想到,太孫對此事已籌謀周全,想法頗豐。”

“這都是一時興起的想法罷了,具體實施還需縉紳兄查漏補缺,細化方案。”

解縉頷了頷首,“撰稿人手確實得多招募幾位,國子監與翰林院裡多的是才子學者,不妨花點潤筆費,請他們在每期印刷前準備好稿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