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一口氣喝乾麵前的茶,起身回眸,目光深邃地望著解縉,“府軍右衛的駐地就在真武山腳下,溫旗隨後會送一塊通行令牌過來。”
解縉麵色微變,正欲陪同太孫離開翰林院,卻被這句話釘在了原地。
“學問之爭,何時竟要動刀動槍了?”
解縉低語間,透露出難以掩飾的困惑。
……
邁出翰林院門檻,劉遠的目光緊隨著前方的太孫。
“三爺,剛得到的消息,外麵已經在籌備對付任亨泰的事了。”
朱允熥腳步一頓,語氣淡然:“隨他們鬨去,這事我們不必插手。”
今日在心學上的布局,他已提前布置給了解縉。
朱允熥堅信,以解縉的才智,星火燎原並非難事。
而在自己刻意的引導和調味之下,新心學的發展必將更符合他的戰略需求。
父親所言極是,當下的大明朝,儒家不可或缺,這是老朱家統治的基石,也是普羅大眾的共識。
如何塑造一個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儒家,才是他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此次踏入翰林院之前,朱允熥曾考慮過複興公羊儒學,但很快意識到這已不是順應時代的學問。
大明朝的秩序不容許遊俠橫行,更不允許在民間出現快意恩仇。
公羊儒學那套核心理念,隻能掌握在皇室手裡。
隻有在對外較量中,它才能站上去。
從各種角度來看,唯有構建一個全新的心學體係,才能撼動當前朝廷的格局,從儒家內部給理學致命一擊,將它埋葬於曆史的塵埃之下。
今日與解縉探討的,不過是一點關於心學的皮毛,以及籌辦書局、推動報紙流通的事宜。
然而,朱允熥心中還有彆的打算。
大力推廣實用學問,並讓科舉製度接納這些實用學科,選拔出真正能為國家效力的英才,充實朝堂。
但這事兒得緩一緩,等到心學與理學之戰塵埃落定。
心學大獲全勝之後,才是最佳的實行時機。
“三爺,咱們接下來去哪兒?”
劉遠總是能在朱允熥思考告一段落時,恰到好處地開口詢問。
朱允熥輕輕揚起頭,才發現春雨已悄然停歇。
他淡然一笑:“去中城轉轉吧。”
應天府地域廣闊,東城是皇家庭院與朝廷各大部門的所在地。
而西皇城牆根往西,則分布著諸多朝中功勳的宅邸。
西城則遍布軍營與肥沃農田,人煙稀少。
唯獨南城與中城,堪稱應天府的明珠,尤其是秦淮河畔,那裡是最為熱鬨繁華的所在。
劉遠聞言一愣,不太明白太孫此行中城有何深意。
但也隻能迅速調轉馬頭,吩咐手下人等,進入中城後務必確保皇太孫的安全。
片刻之間,一行人已踏入了中城的地界。
一座氣勢恢宏的宮殿巍然屹立於大王府巷與朝天宮西街的交彙處,占去了不小的地盤。
這裡便是聞名遐邇的朝天宮。
行至朝天宮前的下馬石,不待朱允熥吩咐,劉遠就主動解下了腰間的佩刀,恭敬地留在宮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