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溫壓低聲音說:“可現今朝廷的寶船、大船都由水師管轄,臣等不敢私自涉足。”
朱允熥坦然道:“朝廷的水師船隻,自然是供衛所使用。但我聽說,在福建乃至廣東,有許多海商自造大船,滿載貨物出海貿易。”
“而這正是我要給予各位叔伯的良機。一旦朝廷確定南征的戰略,軍隊征戰所得,除去上交朝廷的部分,其剩餘的收益恐怕會讓各位叔伯大吃一驚。”
“我希望各位叔伯能儘早著手在福建、廣東等地購置或建造大型船隻,用以戰後轉運戰利品,並且未來也能將南疆等地的物產順利運回應天。”
朱允熥心中已打定主意,要把海運這塊大蛋糕,分給在場的將門之後。
朝廷固然可以直接獨占這份豐厚利潤,但那樣做可能會拖慢大明打造海上雄艦的步伐。
動員那些與大明朝興衰緊密相連的勳貴,擔當起海運的重責大任,同時以利益為餌,激發和吸納國內的士紳商人。
讓他們自發關注海運,鼓勵他們向外探索。
南疆那片地方的優沃,朱允熥所言非虛,確有其事。
唯有讓大明子民深刻認識到那片沃土的寶貴,才能促使國內那些安於現狀的利益群體邁出國門。
而非終日內部競爭內耗。
如此,最終隻會導致中原有限的土地愈發集中於少數人之手。
一旦遭遇天災人禍,便是中原動蕩,流民四起,叛亂頻發的淒涼光景。
穩固中原政局,從海外汲取資源反哺中原,這是朱允熥目前能想到的唯一破解王朝更迭宿命的方案。
至於解放勞動力,提升生產效率?
工業的興起,豈是一日之功所能達成?
相比之下,朱允熥始終堅持,主動出擊爭奪資源更為直接有效。
畢竟,中原未來的對手們早已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了這一點。
在都督府內,數十位功勳卓著的武將圍坐,皆在細細品味皇太孫的這番高論。
哪怕他們多是戰場上勇猛直前的戰士,但細細咀嚼之下,也不難品出其中的深意。
張溫在一番思索後,當即轉頭望向常升。
於是,侯伯們紛紛將視線聚焦在常升身上。
常升隻好苦笑說:“殿下,您是想讓我們這些家族來接手南疆的海運事務,對嗎?”
朱允熥微微一笑:“各位是我的叔伯長輩,我最信賴的人。”
想要實現開拓疆域的藍圖,還得依靠眼前這批人。
不給夠甜頭,這些人怎會願意離開中原舒適區,去拚搏奮鬥呢。
至於說出去後如何獲得好處?
與他朱允熥毫不相關。
聽到朱允熥親口確認,眾人的神情不由放鬆下來,心中漸漸萌生出一絲絲期待。
如果南方真能中原一半富饒,海運大權又落入他們之手,就算要他們把家族中的年輕一輩都派去南疆征戰,也會心甘情願。
這都是為了家族的未來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