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洪武25年的特科考試後,朝廷對那次考試作弊案的處理,雖說隻懲治了劉三吾等人。
但隨後不久,趙勉似乎也醒悟過來,沒過多久就上書請求告老還鄉。
朱元璋連著挽留了三次,最終還是拗不過這位老尚書想要回家含飴弄孫的強烈願望,批準了。
朱允熥指著路上的外夷人:“他們帶了什麼來?”
大明在洪武年間的海上貿易,其實頗有成就。
東南沿海的倭寇之亂為何逐年加劇?
這個問題背後,隱藏的是大明與外夷之間龐大的海上貿易量以及充滿潛力的經濟交流。
海洋的溝通與貿易,並非一夜之間興起,也並非鄭和下西洋後才有的。
現在在應天城,那些外來者大多是去年聽說了明朝南征和海運的事。
他們了解到東南沿海的倭寇問題,也看到了朝廷的軍事策略,算是順帶的功勞。
西方的海上商人聞訊紛紛趕來。
朱樉對這些外鄉人並不感興趣,除非談及他們家鄉那些開放的姑娘們,紅發、黃發、白發,個個豐滿得似要撐破衣裳,這才提起精神。
思索良久,朱樉才開口道:“估計是羊毛毯子,還有一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兒。關鍵是,他們帶著大量的金子銀子,想把我們大明的好東西都搜刮回去。”
作為大明秦王,他看不上那些外邦的物質基礎和工藝,但對外邦送來的金銀財寶,卻十分喜愛。
朱允熥聽後,笑而不語。
事實上,如今大明的手藝和物產,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
這些外邦人從歐羅巴遠道而來,一路早已做了
買賣。
無論是寶石,還是朱樉所說的雜七雜八的東西,基本都是在海上貿易中交換而來,金銀也是。
拿不太先進的貨色到更落後的地方,賺差價,再把換來的金銀帶到大明,換成精致高級的貨物運回老家。
高價賣出,賺個盆滿缽滿。
這麼來回倒騰幾趟,腰包自然就鼓起來了。
這正是那些歐羅巴商人們的生財之道。
不過,到底是誰剪的羊毛呢?
這個問題,值得找夏原吉好好合計合計。
朱樉心裡納悶,自家大侄子怎麼會對那些外夷人如此上心,反倒對他這個親叔叔的事不聞不問。
一瞅外頭已經到了西安門,他沒好氣地道:“瞧,皇城到了。”
……
“嘿嘿嘿。”
“嘿嘿嘿。”
“哎喲喲……嘿嘿嘿……”
“爺爺的寶貝孫兒總算歸來了。”
“快來讓爺爺仔細看看。”
華蓋殿外,朱元璋的笑聲,像波浪一般在宮牆內外蕩漾開來。
周圍的宮女太監們,無不停下腳步,彎腰行禮。
朱元璋沒在殿裡多等,望著台階上走近的朱允熥,滿臉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朱元璋雙手搭在他的雙肩,那雙眼睛將他從頭到腳看個透徹。
朱允熥尷尬地抬頭,望向緊跟朱元璋身後的朱標。
朱標給兒子投去一個無奈眼神,隨後目光幽深地掃了一眼一同回宮的老二。
朱樉立刻低頭,盯著自己的鞋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