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也顯得有些頹唐,但很快又重新振作起來。
沒錯。
世間本就不存在絕對完美的製度,能夠確保權力永遠平穩就行。
眼下能做的,就是傾儘全力,構建一個最開始就儘可能完善的製度,並且為這個製度預留未來改革與適應的空間。
“如果長期讓傷病士兵擔任地方糧長,會怎樣呢?”
朱允熥輕聲提議,隨即又快速否決:“這種方法不穩妥,大明不可能持續不斷地對外征戰。”
後世有什麼經驗可以用呢?
朱允熥的思緒開始飄向遙遠的未來。
朱高熾並不急於尋求答案,而是在這短暫的閒暇中,悠悠地收拾起散落的棋子,將棋盤輕輕擱到一旁,繼而轉身煮茶。
不久,壺中的水歡快地咕嚕作響。
朱高熾熟練地提起壺,讓那滾燙的水流細細注入盛有深綠色茶葉的壺中。
“來,剛衝泡出來的。”
朱高熾把一杯熱茶遞到朱允熥麵前。
朱允熥的眼睛微閃,然後看向旁邊的朱高熾。
“說一下吧,都察院,戶部,兵部合作統管,選拔難以征召的將士為稅官,放在地方,負責監督每年輪換。”
“這些稅官去各地,親自收稅,收上來的錢交給上一年的稅官送到應天府。你覺得如何?”
稅務與司法結合體。
這在未來是全球高效執行力部門之一。
或許你可以逃避地方政府,但免不了稅收部門的掌控。
運用先進管理理念。
朱允熥覺得這可能是當下最佳方案。
獨立於明朝現有的官僚體係外,但受朝廷三大部門直接監管。
都察院監督,戶部計稅收,兵部調配稅官。
這時,朱高熾臉上滿是驚訝,沒想到朱允熥的方案是全然不同的,新稅官體係徹底替代舊的糧長製度,並保障新體係的廉潔跟持續。
這等於是朝廷內要重建一個衙門。
朱高熾明白,此事一旦完成,就會新增一個權力強大的衙門。
雖然地位或許不及六部,但超越大理寺等舊衙門毫無疑問。
他不由自主地看向正在悠然品茶的朱允熥。
這需要怎樣超凡眼界和魄力才能謀劃出如此妙計,做出如此果斷的決策?
“不妨一試。”
朱高熾儘力保持語氣的平穩,“先在應天府試點,效果顯著的話再推廣到整個直隸地區。”
朱允熥輕輕頷首:“國家的大半賦稅都出自直隸,而直隸之中,應天府更是首屈一指。從應天府為,由上至下,步步推進,一旦成功,必能威懾那些人。”
這樣一來,後人再無理由指責大明征稅不力。
隻要大明內部穩固,財政不出差池,哪怕是天災連連,也足以抵禦外敵的窺視。
頂多……
朱允熥眼簾微垂,雙眸流露出一絲冷意。
頂多就是江山易主,換個漢人坐龍椅罷了。
朱高熾低吟了一聲:“既然要實行新政策,之前散布謠言的那上百戶人家,自然要嚴懲不貸才行。”
“等早朝時處理吧。”
朱允熥淡淡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