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太孫府左長史,解縉(2 / 2)

新任的戶部尚書,同時也是新晉的文化殿大學士,麵容凝重。

“過剛則易斷,世事哪能總是遂人心願,一味強硬,終有一日會出大亂子,到那時,朝廷,我們又要如何應對?”

“大學士之名,您當之無愧。”

張襄已立起身,向鬱新拱手行禮。

詹徽擺袖而起:“幾位,咱們一道入宮吧。”

……

“太孫,最新消息,六部尚書已前往宮中覲見皇上。”

太孫府小書房內。

周豪將剛收到的消息,告知了正在小憩的朱允熥。

朱允熥的眼中非但沒有倦色,反而透出銳利的光芒。

他淡然一笑,“先讓人送一碗廬州府的老雞湯米線來,吃完再回宮。”

……

華蓋殿內。

近期,皇宮的氛圍日益熱鬨。

中秋佳節將至,加之太孫大婚在即,連多年未歸的信國公跟西平侯也將入京,種種喜事讓宮中上下忙得不可開交。

宮人們四處忙活著,擦洗打掃。

殿內。

大明朝風調雨順,四海升平,國庫充盈,王道鼎盛,也讓君王與臣子之間洋溢著一團和氣。

“解縉上奏,請示是否可以調動應天府1000名勞役,參與修建太平府礦至應天城的水泥道路。”

朱標盤坐於堆積如山的奏章中,拾起一本,抬眼望向正詳細規劃大婚事宜的朱元璋。

今日無課,朱高熾陪伴在朱標身側,手持紙筆,記錄著每一項政令要求跟待傳達的旨意。

朱元璋抬頭看向這邊,冷哼問道:“解縉那小子,還在盯著修路的事?”

朱標微笑道:“他就是個認死理的,生怕路修得有問題,日以繼夜地監工。聽說,他已經好幾次路過家門而不入了。”

朱元璋頷首,似是想起了什麼,片刻後忽笑道:“我聽說,交趾道的石偉毅是他門生,如今已官至一方刺史。”

“交趾偏遠未化,朝廷官員連去東南任職都怨聲載道。交趾新辟,萬事待興,正是需人之時,允熥臨危授命,提拔他們,亦是應當。”

朱標解釋著,卻未多談門生之事。

一旁的朱高熾靜默地觀察著二人的對話,忽覺腦袋有點轉不過彎來。

朱元璋嘴角一揚,“此事批準。催促李景隆,讓他加快速度帶回更多的倭國工人,讓咱百姓不必再長久地服勞役。”

朱標點了點頭:“兒臣這便去辦。”

事態似乎要告一段落。

然而,朱元璋又突然道:“頒旨,解縉有功,授予資治尹,正議大夫,晉升為太孫府賓客,兼職太孫府左長史。”

朱標微微一怔,隨即應承下來。

轉頭對著朱高熾吩咐道:“記下了吧,待會兒起草旨意。”

朱高熾悄悄頷首,俯首認真記錄下來。

心裡卻泛起一陣波瀾,皇爺爺顯然已在為允熥公開組建未來的班底了。

正三品資治尹勳,正議大夫散階,以及正三品的太孫府賓客,無非是提升解縉身份的手段。

真正關鍵的是太孫府左長史職位。

它就如同東宮詹事府中的詹事,往往由最親近信得過的人擔任。

這時,朱元璋又開口道:“聽說允熥昨天去了詔獄,整夜未歸,後麵是回太孫府休息的?”

朱高熾眉毛微微一揚,眼神閃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