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良久的朱元璋,此時終於長歎一聲,手拍膝蓋。
隨後,他努力堆起笑容,舉起手中記載紅薯產量的簿冊。
然而,那笑容漸漸從他臉上褪去。
“咱心中有愧……”
朱元璋蹲坐在田埂邊,雙手隨意擱在膝蓋上,就像個剛忙完田裡的活,想喘口氣的老農民。
他眼神平和地掃過麵前那一排排的官員,悄悄歎了口氣。
鬱新,張襄他們心裡莫名咯噔一下,皇上怎麼突然自責起來?
不容多慮。
跪在最前頭的大臣,連忙雙手撐地,急聲道。
“皇上您是天之驕子,怎會有此念頭?”
“今日我朝紅薯畝產30石,乃是普天同慶的喜事。”
“皇上您的恩德深重,四海之內皆俯首。”
……
官員們嘰嘰喳喳的,像神烈山林間那些個鳥兒似的,不分時候地叫喚著。
朱元璋皺起眉頭,把手裡那份報告往袖子裡一揣。
“咱登基已有27載,年年報災,百姓餓殍遍野。民眾苦不堪言,咱哪還有臉麵自稱聖人?”
鬱新猛地抬頭。
“皇上。”
張襄和一群官員臉上也露出了驚慌,爭先恐後地說:“皇上不可這樣想。”
他們是真惶恐。
因為紅薯畝產30石的事,把皇上誇成天降聖人。
就算所有功勞歸於皇上,對他們也是有利無弊。
可如果皇上因這事憂慮,最後下了罪己詔,那他們這些當臣子的就真是大錯特錯了。
朱元璋冷哼,拍拍屁股站起來。
望著跪了一地的臣子們。
他沉聲說:“咱不是一個喜好虛名的天子,也不做那種愛慕虛榮的人。大明種植紅薯,如今不過是剛剛起步,像是孩童學步,走了那麼幾步罷了。”
“一次豐收就感謝上天,以後每件事都要感謝嗎?咱不做宋代那些空有虛名的皇上,不圖浮名,不喜薄功。今天你們的請求,咱不同意,希望今後也不要再提了。”
鬱新幾人沒想到皇上會如此堅決,甚至搬出前朝君主的故事來警醒他們這些勸進的人。
雖然皇上沒說如果以後再提會怎樣,但想想如果不聽今天的訓誡,估計詔獄就是最後歸宿。
聽說錦衣衛裡那個叫馮海的百戶,審案有一套。
連太醫院的高手們都對他刮目相看。
朱允熥眼中露出一絲嘲弄。
那位姓趙的,即便是沒了幾百年,也能被老朱狠狠地打臉。
與此同時,朱元璋和顏悅色地望向朱允熥。
“太孫今日這話說到點子上了,紅薯能有30石的畝產,都是上林苑那些臣子們的功勞,咱們不能不獎,還得重重獎。”
朱允熥眼睛一閃。
見朱元璋意味深長地望向他,連忙彎腰行禮:“皇爺爺聖明。”
朱元璋應了一聲,轉向繆良哲及在場的上林苑官員們。
“此次紅薯畝產達到30石,上林苑監功不可沒。”
眾官員聞言,心頭都不由自主地一緊。
誰不知道,上林苑監這回又要風光無限了。
不少人心裡免不了生出幾分嫉妒和豔羨。
上林苑監從一個不起眼,幾乎在朝廷上沒什麼存在感的小部門,晉升到正三品的部級衙門才多久啊。
皇上對繆良哲大概率是要繼續留任,掌管上林苑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