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雪大路滑,走慢一點(1 / 2)

一番話,既說明了情況,也不忘歸功於上。

朱允熥微微一笑,正當眾人以為已經渡過了難關,準備放鬆時,他卻又突然道:

“各位都是大明棟梁,心係國家百姓。今冬雪災已持續20多日,民間疾苦,諸位了解幾分?”

“本宮閱史無數,常見百姓困苦,遇此等災年,往往賣兒鬻女,典房賣地,隻為一口活命之食。今年,可有這樣的悲劇發生?”

言罷,朱允熥靠向椅背,靜靜地觀察著麵前的大臣們。

原本稍感輕鬆的官員們頓時緊張起來。

這個話題,太過沉重且不討喜。

種地,是大明多數人一輩子的活計。

種地,念書,考科舉,做官發財,置地,讓人代自己種地。

這是那些讀聖賢書,走科舉路的文官們的生活軌跡。

一旦田產豐盈,他們便遠離田間勞作,子子孫孫也如此,逐漸形成了一個個的食利階層。

先是小家,再論國家。

這道理,人人心裡明白,卻絕不會公然言說。

而大部分人,往往隻顧及到“小家”那一步。

朱允熥嘴角勾起一抹冷諷。

“本宮記得洪武24年冬,浙江那場大雪災,朝廷隨後在浙江嘗試攤丁入畝,僅僅一年,浙江的稅糧就增了300萬擔,各種商稅也激增百萬之多。”

“而今,稅收年年增長,百姓非但未哭窮,家裡反而漸漸有了餘糧、新衣和取暖的柴火。”

浙江這兩年的成績,朝野上下有目共睹。

特彆是因征討交趾,擴建昌華港,連帶著錢塘港也興旺數倍。

每日吞吐的不僅是交趾的貨物,更有兩廣,雲南等數道的豐富商品。

連西洋的商人們也紛至遝來,不僅光顧雲平碼頭,錢塘港也是他們的必經之地。

此刻,朱允熥重提浙江的舊事,文官們卻麵色緊繃起來。

他們的眼神開始閃爍,顯得不那麼坦然。

皇太孫此時提及往事,無疑是在影射當前。

恐怕,接下來要揭露的是國朝的種種積弊了。

大殿內,響起輕微的咳嗽聲。

朱允熥摩挲著白玉扳指,上麵已有一道練習弓箭留下的凹痕。

他的目光掃過朝中重臣。

“大明遼闊,這話本宮已多次強調。”

在東宮學堂,洪武24年就講過。

翟善等人在心中默默回憶。

這兩年,這些事也慢慢不再保密。

朱允熥接著說:“但大明如此之大,怎麼天災一來,百姓就要忍饑挨餓,衣不蔽體,甚至妻離子散?各位愛卿,可曾細思考過?”

他們思考過。

卻不敢說出口。

文淵閣內,炭火正旺,官員們的頭壓得更低,無人敢在此刻發聲。

他們不僅想過,而且清楚地知道緣由所在。

朱允熥輕哼道:“世人常言時勢造英雄。從鄒源,吳廣起,此類聲音就響徹雲霄。但什麼是時勢?不過是朝廷無能,百姓食不果腹,連飯都吃不飽,百姓反抗又怎麼了?”

朱允熥語調平和,沒有半點波瀾,也不見怒意,仿佛隻是在敘述一件尋常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