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馮海走出詔獄。
走出牢門那一刻,他不由得眯縫起眼。
“太孫,大勝關鄒家村的事,要不要派劉千戶帶人走一遭?”
馮海低聲詢問,邊說邊拾起地上的一團雪,揉搓在掌中,借以清洗那些已乾涸、難以抹去的血跡。
朱允熥看了一眼馮海手上斑斑血痕,沉聲道:“你帶人去處理吧。”
他輕輕哼了一聲,似有不滿:“這個鄒源當自己是陳勝了?”
馮海會意一笑,“他當不了陳勝,大明也不會有前秦那樣的動蕩再生。”
朱允熥點了點頭,“去吧。”
馮海躬身領命,徑直向外行去。
太孫要他親自統率,其中含義不言而喻,統統滅口。
論及其他的,他或許比不上劉千戶。
但若講到手段果斷,劉千戶又哪裡比得上他。
周豪看著馮海離開了詔獄,心中波瀾起伏,“殿下是打算回府嗎?”
朱允熥目光投向遠方:“朝陽門還未來得及去呢。”
……
“雖然現在外麵的風雪稍緩,但您多年鎮守雲南,與異族征戰,現下回到京師,理應休養生息。有上直親軍衛作為後盾,京師不會有什麼大亂子。”
朝陽門城樓。
朱允熥將帶來的八寶茶置於小火爐上烹煮,對著沐英勸解道。
他的另一手則不閒著,丟了幾件食物到一旁的炭爐上烤製。
沐英全身甲胄,因鐵甲的重量,隻能挺直腰杆,雙腿分開端坐於朱允
熥麵前。
火爐的熱氣使他帶進來的積雪迅速融化,化為水珠沿著盔甲滴落於地。
沐英淡笑道:“軍中無信則威信不立,臣既已在眾官麵前許下承諾,自當全力以赴。”
茶壺口咕嘟咕嘟地冒著泡,蒸汽嫋嫋升起。
朱允熥擺了擺手,先為沐英斟茶,隨後才自斟一杯,淺嘗一口。
“有嶽父大人在京,我行事才覺無所畏懼。”
沐英眉頭微蹙,默默放下了茶杯,“是棘手之事?”
朱允熥頷首,微笑道:“佛門之人,本應超脫紅塵,卻又偏偏動了世俗之念。”
沐英沉默了片刻。
大明佛門是個特彆的存在,幾乎每位分封親王身邊,都有佛門大師。
這一現象由來已久,且不宜過度聲張。
然而,眾人皆知,這種做法將導向何種結局。
曆曆青史,滿載教訓,供人借鑒。
故而這些年,朝廷為了製衡這些勢力,頻繁表現出對道門的重視。
尤其是武當山的張三豐,更是備受推崇。
洪武年間初,明朝大軍踏入四川,那時太和山巔的五龍觀等無一幸免於戰火摧殘。
張三豐攜弟子重振道觀,試圖說服蜀王朱椿遁入道門未果,自此淡出人間視線。
到了洪武十七載,朱元璋下旨遍尋張三豐,願其歸順,願望落空。
次年,再遣使者誠邀張三豐,仍無功而返。
直至洪武二十四年,複派使者懇請,結局如舊,未見張三豐蹤跡。
三請而不至,皇帝卻不怒,轉年又派人尋覓,雖偶得邂逅,張三豐仍未赴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