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官員聚集在洪武門外,請求致仕歸田(1 / 2)

朱允熥眉頭緊鎖,他原計劃安撫身邊功臣武將,穩固朝綱,借此進一步壓製那些士紳名流的囂張氣焰。

此時卻被張苑博這一插曲打亂。

朱允熥語調沉重,低沉問道:“身為朝臣數年,為官不過幾月,竟還如此無視禮儀。說,是什麼事,能讓我大明官員慌亂至此?”

張苑博喘著粗氣,手捏袖口不停擦拭額頭汗水。

他高聲回答:“太孫,應天府內官員皆聚集在洪武門外,請求致仕歸田。”

半個時辰前。

蛟南碼頭側畔的靖水橋上,突然出現幾名身著朝服的官員,懷抱笏板與奏折。

在好奇百姓的注視下,從容自城中方向踏上大橋,徑直走向東城區各部司衙門。

今日官員們個個身著隻有在國家重大慶典、新年、冬至等重要時刻才亮相的華麗朝服,頭頂梁冠,好不莊重。

隨著首批官員穿過渡中大橋,向東城行進。

來自應天城四麵八方、衣飾各異的同僚們也陸續彙聚橋頭,緊跟其後,一同跨越了大橋。

出人意料的是,這群官員並未選擇西長安街直入皇宮。

而是拐彎沿著嵩永街,一路蜿蜒直至正陽門下。

應天府除了皇宮禁地,其他地方對百姓都是開放的。

於是,一些好奇百姓尾隨其後,直至嵩永街靠近正陽門的地段。

讓他們驚訝的是,那些平時高高在上的官員,此刻竟手持笏板、奏折,齊刷刷跪在了洪武門外。

又一次跪地請願的戲碼?

看熱鬨的人群裡,私語聲四起。

百姓們望著那些手持文書的官員,心想或許這又是大臣們聚到洪武門前,向皇上遞上認錯書的一幕。

在人群前頭跪著的,是一位頭戴五梁官帽,身係金帶配玉的正三品官員。

他手持笏板和奏折,恭恭敬敬地俯身下拜。

“微臣蒙受皇上隆恩,為官十幾載。然而臣才疏學淺,如同拙鳥占鳳巢,多年以來政績平平,未能為國家社稷添磚加瓦,未給天下蒼生帶來安寧,更沒能報答皇上恩典。今日鬥膽,懇請致仕歸鄉,望皇上恩準。”

瞬時,整個嵩永街上的圍觀百姓炸開了鍋。

能安穩升至正三品的官員,無不是人中龍鳳。

若再往上一步,便是那屈指可數的部堂重臣,說他們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也不過分。

而今天,這樣一位大人物,居然提出了致仕的請求。

嵩永街上,人們的議論如潮水般湧來。

“那人的官帽可是五道梁?隻有三品大員才有資格佩戴的。”

“三品呐,要是皇上能賜我一個九品芝麻官,我都得謝祖宗積德了。”

“你們說,後麵那些人該不會也來請求致仕歸鄉吧?”

“不會吧……”

“怎麼不會?我看八成是這麼回事。”

人群中的驚歎聲此起彼伏。

更有好事之人,開始逐一數起洪武門前今日穿著朝服、戴著官帽的官員人數。

“如果都真致仕歸鄉的話,接下來怕是很難見到幾個官嘍。”

“快看,那位不是應天府知府嗎?”

“還有那邊,那兩位不正是上元縣跟江寧縣的縣太爺嗎?”

“到底啥事能讓這麼多人寧可不當官了?”

“犯錯歸犯錯,這幫人總不至於連烏紗帽都不要吧?難不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