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壽之言,正中在場眾人下懷。
他的話語並不隱晦,幾乎是直接指向近期那些鬨騰的文臣。
聽說他們今日又在洪武門前上演請求致仕的老把戲。
聯係到今年朝廷動態。
所有人心裡明白,皇太孫意在拉攏他們。
太孫背後站著的可是太子跟皇上,這無疑表明了他們的立場。
朱壽的觀點贏得了全場的一致讚同。
常森自開場白後便沉默不語,隻靜靜地觀察著這群顯貴。
麵對榮耀的誘惑,功勳武將們的想法空前一致。
與此同時,朱允熥已帶領人馬,在錦衣衛引領開道下,直奔洪武門。
這次京師官員引發的風波,比之前午門百官跪求更為轟動,且無法遮掩於市井之外。
這一次,官員們赤裸裸地將他們與皇上的矛盾,展眼下世人麵前。
幾乎滿朝九成文官,手捧奏疏,跪於洪武門前,集體請求告老還鄉。
說是請求,這般陣勢更像是脅迫。
他們企圖通過使朝政癱瘓,迫使朱元璋在這事上妥協退讓。
朱允熥一路穿行自西城區。
當他領著人橫跨大橋,竟悄然命令隊伍暫停腳步。
劉遠走在前頭,轉頭望向忽然叫停的皇太孫。
朱允熥揚手一指前方的分岔路,說:“繞道西長安街,再進洪武門。”
劉遠不解,皇太孫怎麼不直奔洪武門,而選擇繞遠路至宮門後。
但他依然領命而行,引領隊伍轉向西長安街。
待眾人過了長安右門,抵達承天門前。
劉遠一眼就見內宮總管劉建安,攜同數位內廷大太監和一群內侍,已在承天門前靜靜守候。
劉遠回首,用探詢的眼神望向朱允熥。
朱允熥嘴角勾起淺笑。
顯然,朱元璋掐準了他歸來的時間,連路線都預料得分毫不差。
他驅馬前行,靠近劉建安這班宮廷內侍。
劉建安連忙迎上,抬手穩住皇太孫坐騎的韁繩,緩緩道:“拜見太孫。皇上吩咐我們在此恭候,待太孫一到,即刻前往洪武門外,處置那些鬨事文臣。”
朱允熥輕輕頷首,“聖旨可擬了?”
劉建安頷首,眼梢微挑。
他背後,五位內官監的太監各持一道聖旨,呈現在朱允熥眼前。
望著一字排開的聖旨,朱允熥輕應了聲。
他無聲地抖動韁繩,劉建安鬆手,戰馬隨即調頭朝向洪武門。
此時劉遠立有所覺,隨即高聲下令。
眾多錦衣衛如潮水般迅速布陣,嚴密護衛著朱允熥。
馬蹄聲聲,不急不緩,向著洪武門外緩緩推進。
洪武門外,一排排請求致仕的大臣跪著。
嵩永街看熱鬨的老百姓越聚越多。
要不是兵馬司不停派人來維持秩序,怕是早就亂成一鍋粥了。
應天府、上元縣、江寧縣的三大衙門,被兵馬司上上下下數落了個遍。
朝廷裡頭的大人們也沒好到哪兒去,兵馬司的人心裡頭可是記了一本賬,就等著機會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可那些跪在洪武門前的大臣,個個挺直了腰板。
這次跟上次午門前靜跪逼宮不一樣。
上次他們還給自己留了退路,沒想徹底鬨掰。
結果皇上心硬如鐵,讀書人的厚待說駁就駁了。
這簡直是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