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不,皇家這般厚待於我們,我們自當肝腦塗地,戰則裹屍馬革,以報皇恩浩蕩。”
言畢,百戶目光默默掃過人群,落在了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那裡坐著一名新來的插班生。
這名百戶已是第三期學員,年終便將麵臨考核。
若一切順利,至少也能以副千戶的身份,由五軍都督府跟兵部指派任職。
新來同學,同樣是一位百戶。
但舊百戶心中有數,隻需三年學成,新百戶出堂之後,至少也是千戶,甚至有望成為指揮僉事、指揮同知。
這一切,皆因那插班生姓常。
常繼祖頗感無奈,他是軍事學院的臨時插班生,可畢竟也是憑真本事通過考核進門的,可總有人認為他靠的是背後姓氏。
正這麼想著,周遭武生們的目光,卻被舊百戶官引向了他。
無奈之下,常繼祖隻好堆起笑容,拱手道:“各位學長,我大明國祚28年有餘,軍戶已至第二代。朝廷重啟軍功爵製,無非是為了不讓軍威消退。”
“身為大明男兒,就該在戰場一決高下,憑敵首論英雄,才是正道。”
他的話語雖委婉,可身為常家第三代領軍人物,他必須傳達開平王府對此事的立場。
常家不沉溺於昔日榮耀,更不屑在沙場上行苟
且之事,一切都將以實實在在的戰功來說話。
“大明軍威赫赫。”
心中波瀾難平的朱壽,被室外武生議論聲所吸引,循聲而來。
駐足門前,對著教室內的一眾武生高聲道。
這突如其來的聲音,讓教室內的武生們麵露驚異。
待轉身,發現竟是舳艫侯悄然立於門外,武生們短暫靜默。
隨即,不知是誰先起的頭,轉瞬之間,整個教室沸騰起來。
“大明千秋萬載。”
“大明威武。”
“大明永固。”
“……”
偌大的軍事學院教室,一時間被武生們的呐喊聲填得滿滿當當。
隨著呼聲持續,內容逐漸演變成了更為直接的情感抒發。
“皇上萬歲。”
“太子千歲。”
“太孫……”
“萬歲……”
“大明萬歲。”
到最後,教室裡已經熱鬨非凡,每個人都肆意地喊出心底的聲音,完全不顧及周圍的人。
朱壽臉上綻放出滿足的笑。
大明有如此勇於赴湯蹈火、願為國獻身的武生跟軍人,盛世豈不是指日可待?
朱壽靜靜地順聲尋來,而後又無聲地帶著那份聲響返回。
不久,他便安然入睡。
嘉林街太醫院內,一派寧靜。
新出台的醫療規章明確規定,太醫院內部必須維持安靜,以便病人休養。
實際上,太醫院裡的病人並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