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身上還殘留著奶香,胸前一大片濕潤,未來得及換衣服,便急忙從乾清宮方向奔來。
他身後,隻跟著朱高熾一人。
隨行侍衛則停在了門外。
朱允熥步入室內,不待在場的文武官員發問,便先抬手示意道。
“大家都彆起身了。皇上讓我轉告,他本該親自聽這份捷報的,無奈乾清宮事務纏身,便讓本宮先來聽聽詳情,並與諸位商議處理倭國道道後續事宜。”
儘管朱允熥讓他們不用行禮,但現場所有人,就連任亨泰在內的四位內閣重臣,都恭敬地起身拱手致意。
任亨泰躬身前行,臉上洋溢著喜色:“東征大軍立下破國之功,穩住了倭國道,我為大明喜,為皇上喜,也為太孫喜。”
朱允熥輕輕擺手示意,見眾人依然站立不動,隻好自己先找了個上座坐下。
這時,任亨泰微微清了清嗓子,目光轉向東征將領:“你再給太孫詳細說說那邊的情形吧。”
說罷,任亨泰才安然落座。
隨著他的就座,其他文武官員也跟著一一坐下。
朱允熥麵容和煦,望著眼前神色緊張的報捷將士,“說吧,早點彙報完,宮裡才能早日發下賞賜,你們也能早些去慶功。”
這位士兵初次置身眾多朝廷重臣之間,也是頭一遭親眼見到皇太孫。
出乎意料的是,太孫並不像戲文裡描述的那樣威嚴肅穆,反而透著一股親和。
士兵深吸一口氣,整理思緒,開始在文淵閣內緩緩敘述倭國道道的最新情報。
“回稟太孫,約1個月前,東征大軍乘戰艦抵達倭國道道近海,接到大將軍指令,艦隊分成三路,準備一舉奠定倭國道的穩定局麵。”
“一路前往京都城,一路直指新木家的核心地帶,還有一路則介入三方混戰的焦灼地帶。當日,大將軍親自上陣,指揮兵馬攻打秋吉家族城池。”
“恰逢新木家族大軍趕到,秋吉家族軍隊前線倒戈,敵軍從四麵八方湧來,形成合圍之勢,兵力數倍於我軍,
意欲將我軍全殲。”
……
嘶。
士兵平靜地分享著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而內閣裡,不約而同地響起了倒吸冷氣的聲音。
眾所周知,大明駐紮在倭國的鎮倭軍不過2萬之眾,還需分散防守石見銀礦與金銀島兩地,近來又有幾千兵馬被派遣至南朝京師支援。
這樣一來,真正能投入前線作戰的兵力,也就勉強過萬。
倭國雖是彈丸小國,但要形成對明軍的包圍之勢,怎麼說也得動員個五六萬的軍隊吧。
士兵將書麵捷報轉化成了口頭的語言,一一講述。
內閣官員們的腦海裡,不由得浮現出一幅慘烈的戰場畫麵。
夕陽餘暉中,萬人明軍被壓縮在狹窄的戰場上,四周則是如潮水般湧來的倭國軍,數量之眾,難以計數。
那場戰鬥,注定是悲壯的。
即使明軍戰鬥力冠絕群雄,在異國他鄉麵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其傷亡也必定極為慘重。
內閣內,氣氛變得凝重而哀傷。
東征士兵不由蹙眉,心中疑惑這些朝廷重臣怎麼突然間個個神情嚴峻。
莫非他們認為這次勝利得不夠快速?
朱允熥的目光淡淡掃過那位士兵:“你叫什麼?”
他多少能理解文武百官此刻的反應,也能猜到這位歸來的士兵心中所思。
柴昊強麵色一緊,連忙拱手低聲回答:“回太孫,小的是東征大軍步兵前營第三……的百戶長,柴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