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管不住九邊,咱就親自替他們去管(1 / 2)

“皇爺爺讓石偉毅隨行,也是出於這個考慮吧。”

朱元璋手撫朱允熥的頭頂。

“他負責三法司,自然要處理這些事務。黃河的泛濫會切斷南北,威脅邊防。前宋未能收回燕雲十六州,大明不能失去北方領土。黃河兩岸數百萬百姓既依賴黃河又受其威脅。”

“治河是長期任務,但大明還有其他要務。要是潘開朗方法有效,將為他請功。黃河安寧,中原才能穩定。中原穩固,即使有小人,大明根基也不會動搖。那時,咱才能完全放心。”

“黃河自會安穩,中土必定長治久安。”

朱允熥眼神中透著堅決。

無需多問,朱元璋已輕輕開口,叮嚀起後續安排。

“另有一事……”

朱元璋語調悠長,其間目光掠過朱標。

“咱素來不喜應天,雖說往昔亂世,唯有此處可安身立命,但心中實不願久居。這些年確是年紀大了,這皇城住得愈發憋悶,一入春,我這腿腳便感乏力。”

“先前令你父西行巡視,那時確實有過遷都念頭。隻是後來,你父……”

朱元璋再次輕歎,似是對朱標當年的遭遇心存愧疚。

朱標隱於袖中的手暗暗握緊,“那是天數使然,與父皇無關。再者,兒臣現今身體康健,更相信我大明即將迎來盛世。”

朱元璋輕哼,不願再談此事,話鋒一轉:“遷都之事,如今咱卻是不怎麼想了。”

言語間,他的雙眼笑意盈盈,望向朱允熥。

朱允熥機敏地小聲問道:“皇爺爺如今怎就不考慮遷都了呢?”

朱元璋抬手輕敲了兩下朱允熥的頭:“還不是因為你個小子。這些年,東征西討,大明疆土日益擴大。雲平碼頭早已不堪重負,今年整個應天府幾乎變成了泥潭。”

“不就是為了疏通連接玄武湖的水路,修繕上元門碼頭嗎?記得那天在龍江船廠,望著那些巍峨如山的海船,咱真想揚帆出海,親眼看看大明海域如今該是如何繁華。”

“應天作為南北交通樞紐,貨物運輸和兵馬調度極為便利。”

朱允熥微微頷首。

僅從地理位置而言,沒有哪個地方能比應天更適合做京師。

運河北上,海運南下,沿長江溯流可至巴蜀。

應天位置對於大明而言,實在太具優勢了。

然而遷都,意味著政治、軍事、經濟都將麵臨巨大變動。

這不僅僅是一國之君換個住處,朝廷換個地點那麼簡單。

其中,單是人口遷徙,就涉及上百萬民眾的流動。

百萬百姓的大遷徙,首當其衝的便是這龐大人群的日常生活需求。

吃穿住行,樣樣都是難題。

重返關中?

時至今日,那裡早已不複當年盛唐時期的繁榮,無法輕鬆承載百萬之眾的城市負荷。

即使追溯到唐朝初期,壓力已現端倪。

撇開政治不談,武周時期為何偏愛東都洛陽作為長居之地?

究其原因,關中長安的地域條件,確實難以繼續扮演國都的角色,負擔不起一個國家心臟地帶的重任。

朱元璋揮手:“至於北方邊境,你得親自巡訪那些關鍵隘口。國家欲向草原擴張,但長城是咱的底線,你得擦亮眼睛,彆被表象迷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