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涵麵帶憂色,目光遊移於朱允熥與朱允炆之間。
國家大事她不甚了了,隻覺二郎言辭間透露出前所未有的深沉。
朱允炆似捕捉到蕭涵目光,轉身,以溫柔笑容麵對她,輕輕執起蕭涵的手,輕拍了拍。
旋即,他轉向朱允熥。
“蕭涵同我述說了大明百姓生活的種種。我那木匠手藝,也虧得蕭涵引薦,才得拜師學藝。”
朱允熥舉目望向蕭涵,舉杯讚道。
“二嫂賢惠,嫁入朱家,實我朱家之福。”
語畢,一飲而儘。
蕭涵顯出幾分手足無措,茫然不知所為。
朱允炆微笑搖頭。
“你無需多做,他所言不虛。”
朱允炆輕輕拍了拍蕭涵的手背,目光轉向屋內,壓低聲音。
“去屋裡,把我藏在床底的那隻箱子拿出來。”
他朝蕭涵使了個眼色。
蕭涵一怔,那箱子曆來保管得緊,還加了鎖,她平時從不去碰。
沒想到今天竟要打開了。
她猶豫地起身,在朱允炆的注視下向屋子邁步。
而朱允熥一直靜靜地觀察著。
“朝廷正推行新政策,你應該有不少事情要忙吧。”
朱允炆邊說邊抿了口酒,又接著道。
“隨著新政鋪展,積累個幾年,大明是不是該全力處理草原的事了?”
朱允熥頷首,心裡卻頗感意外,朱允炆身陷鳳陽,還能了解到這些,想透這些事。
朱允炆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淡笑。
“朝廷邸報,每份都會送到中都皇城。我跟那些內侍套套近乎,平時幫幫忙,一來二去,邸報自然就到我手上了。”
朱允熥不由笑了,幾年光景,朱允炆竟也掌握了這些人情世故的門道。
“二哥真是越來越叫我驚訝,不過新政的事,二哥確實沒說錯。”
言罷,朱允熥眼神銳利,微微挺胸。
“大明若要開創萬世太平,建立盛世,就必須徹底清除草原上的前元殘勢。元人能在草原上放牧,大明子民也能在漠北放牧。”
“不錯。”
朱允炆大聲響應,舉起酒壺,拔掉塞子,仰頭一飲而儘。
朱允熥沒有阻止,隻是靜靜地望著朱允炆豪飲。
一壺酒下肚,朱允炆雙眼布滿血絲,臉頰泛紅,身體輕輕晃了晃。
“過去是我不對,現在我終於看清了。”
朱允炆滿嘴酒氣,但言語堅定。
“起初,你主張攻打交趾,隨後又拿下倭國洲。打下交趾,為的是糧草充沛;占領倭國洲,則是為金銀與倭國奴隸。正因這兩處地盤,朝廷如今腰板硬了,能夠放手大乾。”
“這也是皇爺爺跟你們敢於推動新政的底氣所在。眼下,兩地資源已為我們所用,新政策初見成效。待到邊疆穩固,朝廷功業告成時,我真難想象那將是怎樣一番天地。”
言及此,朱允炆眼睛一亮,緊緊盯著朱允熥,滿心期待想知道未來大明的模樣。
朱允熥沉吟片刻,緩緩道。
“但願那時,百姓們能吃得上飽飯。”
朱允炆眨眨眼,笑道。
“這願望挺實在。”
此刻,蕭涵費力地將一個箱子拖至門邊。
石偉毅見狀立即上前,協助蕭涵將箱子搬至亭中。
朱允熥望向積塵的木箱,一臉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