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陽羽宛如昔時陳勝、吳廣,亦如同曆史上所有的反叛領袖,在功成名就前,皆向民眾許下厚重的誓言。
周圍的民眾顯露出更為激昂的情緒。
劉天祿凝視著韓陽羽的側顏。
白蓮教需要一人能將其凝聚的核心,韓陽羽沒有人能替。
正如昔年他父親執掌龍鳳朝政,今日他也同樣麵臨重任。
韓陽羽的聲音在黑夜中回響,添了幾分悲憤。
“龍鳳初年,先皇在亳州登基,萬象更新,正當重塑江山之際。不料天意弄人,國家竟遭舊部背叛,落入他人之手。更為痛恨的是,龍鳳12年間,先皇與先太保慘遭朱氏暗算。”
“表麵派將保護,實則密令廖永忠謀害先皇與先太保。朱元璋曾是我教一員,借我教之力,從一名僧人起家,享儘榮華。卻忘本負義,表裡不一。”
“他篡奪大明江山,洪武初年便頒布禁令,欲消滅我等,背棄信義。28年來,無數聖教弟子遭受朱明迫害。如今,朱明意圖推行顛覆天下的新政,更要斷絕萬民生計。”
“我本想遊曆四方,幫助教眾過上溫飽生活,卻不料朱明不留活路。無奈之下,唯有循先輩之路,集結誌同道合之人,討伐篡位者,重振聖教光輝,開創光明盛世。”
韓陽羽的語調出奇地平緩,卻蘊含著難以抗拒的魅力。
民眾的憤慨被悄然煽動。
一旁,劉天祿默默回顧韓陽羽的言論,思量著其中是否與他們先前計劃有所出入。
前元15年,劉福通便在亳州擁立韓林兒為帝。
同年,元軍在太康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對亳州形成重壓。
麵對絕境,劉福通帶著韓林兒遁往安豐,隨後重整旗鼓,奪回失地。
直到龍鳳四年的五月,他們再度遷都開封,八月又被迫返回安豐。
龍鳳年末,安豐遭受呂珍圍攻。
無奈之下,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援。
那時,朱元璋已具聲威,親自率領雄師,解救了被困的劉福通跟韓林兒。
並將他們安置在滁州,給予韓林兒華麗行宮,同時替換掉了他身邊舊部。
至龍鳳12年,朱元璋派遣廖永忠前往滁州,準備迎接韓林兒等人進入應天府。
然而,船行至瓜步洲時,意外沉沒,韓林兒與劉福通等人不幸喪生。
不過,韓、劉兩家的血脈奇跡般地在各種機緣中留存,隱匿人間。
民間流傳,那次海難其實是朱元璋指示廖永忠的預謀,目的是掃清稱帝的障礙。
真相如何,沒有人能斷定。
廖永忠在洪武3年因功受封為德慶侯,享有1500石的歲祿及世襲鐵券。
然而洪武8年,因濫用皇家之物被賜死。
如今,知曉那段往事的唯有朱元璋本人。
那艘船的真實命運,成為了永久謎團,世人再無法得知。
在一片激憤氛圍中,劉天祿接過了話頭。
“我們跋山涉水來到中都,隻為尋找朱允炆。卻不料,剛到此地便得知鳳陽城封禁的消息,聽說官軍在城內肆意搜捕我們同道,手法之殘忍令人發指。”
“今晚大家聚集在此,是為了共謀一件大事。我們已經四麵八方聯絡教眾,隻待朱明太孫北上之時,順勢舉事。在此之前,懇請各位在中都助我們一臂之力,動搖朱明根基。”
“等到鳳陽封鎖解除,小明王自會進城,親自尋找朱允炆。若能以被朱明拋棄朱允炆為旗號,便能號召天下英雄。”
“太保隨意吩咐,我們必定遵從小明王旨意,複興聖教,光複舊土。”
在場的白蓮教信徒們,無不積極響應。
劉天祿滿意地點頷首。
“明日,我們先審視鳳陽局勢,再做決策。朱明太孫離城後,我們便可行動起來。”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