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試著添加這些藥材進入丹爐,但是丹爐不為所動,張巍隱隱有一個感覺,這是因為材料不夠的原因。材料不全,丹爐不工作。
還是那味主材土狗缺了。這東西既然標明是主材,必然是不能缺少的。
小倩走了,一時半會是回不來的。張巍四下看了看自己的房間,他的房間很大,是個套間,最外麵是會客的小廳,中間是睡覺的臥室,後麵是洗漱方便的地方。…
房間很大,東西卻不算多。張巍來到自己的書櫃麵前,卻看見隻有兩本書。
一本是《春秋五千言》,一本是《峨山地理誌》。
看見這兩本書,張巍才想起,自己除了是個癆病鬼,還是一個考上了秀才功名的書生。
這個世界,用的是中文,說的是中國話,但是曆史是不一樣的。
就像他學的《春秋五千言》,就是用五千多句話,囊括了十三朝幾千年的曆史。是曆經了無數代大儒修訂而成的。
此書微言大義,晦澀艱深,因為作者很多,裡麵包含的思想也很複雜,是最難學的一本經典。但是以前的張巍是個癆病鬼,每天無所事事隻能讀書解悶。
或許他真的有讀書的天賦,靠著一本書,硬生生的考中了秀才。
秀才是去府城應試的,當年的他拖著病軀去趕考,來回的舟車勞頓之苦,幾乎要了他的小命。但是他也一次性的考過了童生和秀才,成了峨山縣的廩生之一。
這可是吃著皇朝貢米的廩生啊,可不是那些捐錢捐米才弄來的捐生。這個廩生秀才的名頭,也是原身最得意的名頭。
那一次的趕考差點要了他的小命,至於去州城考舉人,那還是不要想了,家裡人不同意,原身自己也怕了。
至於那本《峨山地理誌》則是他考上秀才之後,縣尊大人憐其才,歎其命,專門送給他的禮物。
這本書不是什麼經史典籍,而是記載著峨山縣及其附近的山川地貌,奇人軼事,神鬼傳說的一本小說。
對於這種書,原身是不感冒的,拿回來之後就束之高閣,而現在的張巍對《春秋五千言》是沒有興趣的,反而對這本‘小說’更加感興趣。
有著原身的文學素養,張巍讀這本書是沒有任何困難的。他翻開第一頁,就開始讀了起來。
“峨山,巍峨之山也。其高逾千丈,連綿不知幾千裡也。其內大小山峰逾百之數,古樹茂林,激流飛瀑,險崖深淵不知幾何。其山出一水,曰峨水,峨水湯湯,繞城而流,入濱水,進東海。”
看到這裡,記載都很正常,是一本正經的山川地理誌。
但是接下來的記載,就有些玄幻了。
“每逢大旱之年,峨水水落,經有怪魚長三丈,頭生獨角,嘴闊舌長,渾身體黑,叫聲如牛,其行如風,經峨水入濱水,消失不見。”
嗯,看到這裡,這書就有點異怪情節了,可以說是峨水水怪的記載。不過這種情節多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作者當成趣事也好,當成真事也罷,記下來都很正常。
一個正常的讀書人,要學會區分真假,辨彆真相,不要人雲亦雲,不然廣大的水猴子傳聞就是這樣來的,要辛苦很多辟謠水猴子的專家的。
粗粗翻看一下,這本《峨山地理誌》這種記載還是很多的,多荒誕不羈,張巍有時候也不得不佩服這些人的腦洞。
不過反正都是當成小說來看,張巍也覺得沒有什麼不能理解的。
看了沒幾頁,張巍忽然感到一陣頭昏眼花,孱弱的身體阻止了他繼續用腦讀書,再看就要出事了,他隻能放下書本,來到床上躺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