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蒲家村(2 / 2)

聊齋煉丹師 多腦魚 2698 字 1個月前

進了黃梅縣不久,路邊就能看見一株株的野梅樹,此時剛剛初春,萬物正在複蘇,梅樹上的葉子還沒有長出,卻也有點點花苞在上,有的梅樹甚至開出一兩朵或白或粉的梅花來。

黃梅縣盛產梅子,荒郊野嶺都有野生梅樹,農人種植的梅園更是多不勝數。就算不靠種梅為生的人家,也會在房前屋後種上幾株梅樹。

等到黃梅雨下,將黃澄澄的梅子摘下,就能製成梅子酒或者各種梅糖、梅乾。家中食用不完,拿去換些柴米油鹽也是好的。

進入黃梅縣,那個不怎麼靠譜的向導又說話了。

“張少爺,前方有一個村寨,我們可以在那裡借宿一宿,那村子我認識,很多商隊都會停駐的。”

終於,這個向導終於說了靠譜的話。張巍就吩咐張大黑說:“大黑,你先去前麵探探路,看看情況。”

大黑點點頭,帶著二黑騎著騾子就去了。

不多時,兩人又回來說:“少爺,我們已經打聽清楚了。前麵的村子叫蒲家村,村中倒是不介意我們借宿,不過應該要花一些銀錢。”

花錢借宿,應有之理。張巍就說:“那大家就去蒲家村借宿。”

大家聽了精神立刻一陣,這走了兩天的荒郊野嶺,終於可以看見人了!

終於,在天色將暗的時候,大家終於到了蒲家村。

蒲家村的村口有一座牌坊,青石打造,立高三丈。從內容和建製來看,似乎是一座功名牌坊,就是這裡有人考上了好功名,朝廷或者村人立的。不過這牌坊具體的功名事跡已經被人為抹去了。

後來一打聽,原來這是前朝蒲家村一個考上狀元的人立的狀元牌坊。不過後來種種原因,這牌坊還留著,但是事跡卻被抹了,隻留在族譜中記載此事。

車隊停在了祠堂外的空地,不多時,就有村民靠過來。他們以為來的是商隊,都拿著家裡的東西想來換些物資。

黃梅縣靠著梅子產業,家家戶戶都有農副產品,這裡的行商很多,經商風氣也很濃,就連三五歲的小童都知道拿一些梅乾來換點其他的零食。

不過這次他們失望了,因為張巍他們不是商隊,沒有東西可以和他們交換。

但是很快他們又開心了,因為張巍用錢和他們交易。

以物易物雖然還是主要的交易方式,但是如果有錢,他們也是接受的。沒多久,張巍他們就收了兩隻羊,十來隻雞,十幾斤臘肉、梅乾菜、梅乾、黃梅酒等東西。

張巍雖然不缺這些東西,但是來到彆人村裡,多少還是要收一些彆人的產物,這樣才好打交道。

果然,買了很多村人的產品,老村長也絕口不提住宿費的事情,當他知道張巍是一名廩生之後,更是邀請張巍到家中飲酒。

盛情難卻,張巍就帶著大黑和二黑,帶上一些小禮物上門拜訪。

蒲村長的家在村東頭,是一間三進的大院子。白牆黑瓦,青苔石階。房子年代悠久,卻也收拾得乾淨利索。

進入家中,大廳上掛著一張牌匾‘淡平安樂’,左右有一副對聯‘白牆黑瓦讀書家,黃土綠植種田人。’由此一看,這就是典型的耕讀傳家。

村長家已經吃過晚飯,但是張巍的到來,還是讓家中的女人做了幾個菜,溫上一壺酒端了上來。

家中的老大老二作陪,四個人烤著火爐,喝著溫暖的黃梅酒,就著小菜聊了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