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可能:
第一種,目擊者確實看到了整個過程,能夠把過程和細節完整呈現給彭鑫海,讓彭鑫海沒辦法不信——這意味著彭予的夢是假的,可能是一種逃避心理映射在夢裡,事實上彭蕊確實是被彭予嚇著出事的。
第二種,目擊者彆有用心,杜撰了過程和細節,讓彭鑫海去相信錯在彭予——可這又是為什麼呢?能夠獲得彭鑫海信任的目擊者應該不會是個孩子吧?那如果目擊者是成年人,他跟彭予有什麼過不去的非要這樣栽贓陷害?
從理智角度來說,第一種可能性更合理一些,畢竟六歲的孩子,男孩兒,可能會相對野一點兒,不是故意但拿著呲花炮到處亂甩燙到旁邊的人,這似乎更容易解釋的通。
但唐瑜現在就是這麼不講道理的堅信彭予是遭遇到了第二種可能性。
想要弄清真相,但,唐瑜又不想讓彭予再被扯進這些事裡。
彭予為了彭蕊的事情已經背負了十三年的枷鎖,他能先說出是自己殺了彭蕊,過不了多久又哭著說不是他乾的,沒有人相信他。唐瑜雖然沒有類似的經曆,但他能看得出彭予有多麼矛盾和掙紮。
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該相信什麼,恐怕,他也一直在默默問自己,彭蕊到底是不是被他害死的。
如果彭蕊被誰嚇到這件事不查清楚,彭予這輩子都無法走出陰影。
等開學,彭予回學校,唐瑜要去找彭淑涵談一談,先確認所謂的目擊者到底是什麼身份,再做後麵的打算。
聽見彭予房間敞開的房門裡又有了喘氣和說夢話的動靜,唐瑜乾了最後一點酒走進去,關上門,鑽進被子摟住彭予,輕哄著把他轉個身擁入懷中。
必須,搞清楚真相。不能讓他永遠受噩夢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