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徵(隆禧)在得知蒙古人的目標後,迅速返回家中並將此事告知元初。他嚴肅地說道:“那本神秘書籍所記載的知識,似乎超越了當前時代的認知範圍。”
元初瞪大了眼睛,驚訝地問道:“這是什麼意思?難道真的存在穿越者嗎?而且時間比我們更早?”
遠徵點點頭,繼續解釋道:“極有可能。這本書最早可追溯到皇太極時期,如果不是順治認為其違背天理,或許它早已現世。”
然而,元初聽完後卻皺起眉頭,疑惑地說:“等等,我總覺得有些不對勁。為什麼說是順治覺得有違天和呢?”她敏銳地察覺到其中的異樣。
遠徵稍作思考,回應道:“也許是因為這本書中所記載的內容,與當時的道德觀念或宗教信仰相衝突。或者,順治皇帝可能擔心這些知識會引發社會動蕩。”元初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但心中的疑慮並未完全消除。她決定深入調查此事,弄清楚這本神秘書籍背後隱藏的真相。“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小心對待。這本書可能帶來的影響,遠超我們的想象。”遠徵表情凝重地提醒道。兩人商量一番後,決定共同尋找更多關於這本書的線索,揭開其中的謎團。
這本奇書實際上是由一位來自二十世紀的研究員所著。這位研究員原本計劃在明末初期發起一場起義,但當他穿越到這個時代時,卻發現自己身處盛京。由於當時他身穿的身份,使得他成為了皇帝皇太極的下屬。
然而,正是因為這位研究員的存在和影響,導致這個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原本曆史中的“揚州十日”事件不再出現。這是因為當時的清朝掌權者與那位研究員達成了一項協議,承諾不會發動這場殘酷的屠殺。其次,清朝在這個世界中的入關時間比正史記載要提前許多。這可能是由於那位研究員對曆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促使清朝更快地掌握政權。
遠徵(隆禧)和元初(烏林珠)再次調查此事時,康熙在宮中也收到了行癡的書信。書信詳細闡述了該書的來曆以及應對之策。然而,正是由於行癡在信中的措辭,引起了康熙的格外關注。
“皇上,此書所記載之事實在太過逆天而行,恐會引發不祥,還望陛下三思,莫要將其公諸於世。”信中的這番話,本意或許是想勸誡康熙,但卻適得其反。康熙本就對行癡心存不滿,此刻更是怒火中燒。
康熙讀完信後,隨手將它扔到一邊,怒不可遏地說道:“朕偏不信!什麼逆天而行?朕看你分明就是在為那賤人積攢功德!朕絕不會如你所願,隻會巴不得她魂飛魄散!”
康熙轉身吩咐內侍說道:“傳令給裕親王還有純親王,儘快將書上的東西造出來,朕要看看是什麼逆天的存在。”
“是,皇上”內侍在接到命令後就趕到王府,裕親王在接到命令後,隻是有一瞬間的驚訝,要知道之前自己的弟弟可是對於這樣的東西不屑一顧的但是現在怎麼這樣的著急?
遠徵(隆禧)這邊則是在接到命令後,就通過水鏡探查到了一切的原因,元初(烏林珠)看到緣由後,打趣道:“看來當年的‘朕之第一子’的威力巨大啊。”
“看來是,不然的話,康熙不會是這樣的反應。”遠徵(隆禧)說。
元初(烏林珠)說:“話說當年先帝寵愛董鄂氏的威力這樣大嗎?不說彆的,就說以後康熙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妻妾成群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康熙好像極為的在意自己兒子過多的寵愛某一個人,就是妻子都不行。”
遠徵(隆禧)想了想說道:“好像是。”
元初這時候忽地想起一件事,開口道:“康熙和孝莊都不習慣愛新覺羅家的孩子獨寵一人,那咱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