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氣象觀測儀(2 / 2)

鬆香的曲麵造成了光線折射,因而在視覺上看起來瓷管比原先還要粗一些,管中水銀位置的高低變化也更加明顯。那根又細又薄的瓷管外邊套上了鬆香外殼,也不會那麼易碎了。

這時,趙思成那邊的氣壓計也做好了。

他在一個窄口的瓷瓶裝了半瓶墨水,瓶口用木塞封住,木塞上也鑽了一個圓孔,正好夠那根像吸管一樣的瓷管插進去。

趙思成用提前準備好的蜂蠟,將木塞與瓶口以及瓷管之間的縫隙全都塗滿,確保整個裝置的密封性。

蜂蠟完全凝固後,他鼓起腮幫子,通過瓷管向下吹了一口氣,形成了一個小氣泡,氣泡進入了密封的瓶子裡。當他鬆口時,由於空氣擠壓,瓶裡的墨水從瓷管裡升了起來。

管壁很薄,一眼就能看清黑色墨汁當前的水位。

趙思成隨即找來筆,標記了墨汁當前的高度,如此,一個簡易的氣壓計便大功告成。

最後一步,三個人用融化後的蜂蠟將氣壓計和溫度計粘在了一塊圓形的木板上,以此固定。接著在木板中心鑽了個小孔,將先前製作的風向標插了進去。

趙思成抱著那塊木板,一臉的欣慰,“你們看,這算不算古代的氣象監測儀?”

許詩明點點頭,他從前在氣象局實習過一段時間,對氣象方麵的知識有所了解。

古人預測天氣,通常都是通過長期記錄與觀察,最後總結經驗得出的。比如說一個地方經常刮風,而大部分時候刮完東南風就會下雨,這便形成一條經驗。

說到下雨,對了,還要觀測濕度。

不過這個很簡單,許詩明想起之前喬悠悠創辦算學社的情景,找來了一根圓形的木杆,橫著固定在風向杆上,做成一個簡易的天平。

木杆的兩端分彆拴上一塊木炭和一塊能讓木棒平衡的石頭。如果空氣中的濕度變大,木炭便會吸水變重,從而使天平發生傾斜。

雖然古人的天氣觀察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畢竟受限於時代的科技水平,許多現象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然而,現在有了這個簡易的氣象觀測儀,再結合古人的記錄和觀測方法,他們便可以更準確地預知天氣變化。

比如當氣壓降低,並且濕度上升時,大概率就會下雨。

趙思成也很有成就感,他提議道:“這麼厲害的東西,我們要不要也去告訴歐陽監院,在附近的村子裡普及一下,也算做件好事。”

許詩明思索片刻後搖了搖頭。

“這個隻怕不大好解釋。一來我們暫時還無法證明這個觀測儀測出來的結果是準確的。

二來古代的百姓都將風雨雷電視為神明顯靈。我們現在拿出觀測儀來跟他們講科學,說不定會將咱們當成異端邪說。”

趙思成想想也覺得有道理,他可不想被人綁在十字架上用火燒,隨即打消了這個念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