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燒玻璃用的爐子設計比較特殊,會在中心留個小孔方便取出和融化玻璃。
這次新做的爐子也不一般,形狀像個長方體,側麵開了個口子,還挺寬。
底下用來放燃料,在找不到煤炭的時候就先用木炭。
頂部是一塊薄薄的雙層石板結構。
第一層是固定在上麵的,第二層裝了個手柄,方便抽拉出來檢查裡麵的情況。
這樣,一個簡單的輔助爐就準備好了。
接下來,唐哲抓了大把石英砂放入主爐內進行加熱。
很快,這些沙粒就被熔化成了液體。
然後他使用特製的吹管吸取一塊熔融狀態下的玻璃料,再慢慢地從火中取出。
接著就在一邊立著的一個鐵柱上滾動塑形。
最後把這個團變成頭較大的圓柱形後暫時停止,再次將其放進火中軟化。
取出後再對著吹管使勁吹氣,一邊旋轉手中的工具以便形成所需外形。
其實吹製工藝相當講究技巧。由於管道又細又長,加上熱玻璃本身粘稠不易控製,這對力氣尤其是肺活量是個不小的挑戰。
比如呂慧才他們三位就沒這能耐,但對於號稱大力王的唐哲而言,倒還算輕而易舉。
沒多久,唐哲手中的物件就成了個大致呈圓柱狀的形態。
靠近吹口的一側空心較大且較為圓形,但另一端依然是發紅的實心部分。
不過唐哲並不著急,繼續邊旋轉邊吹氣。
直到將這件作品初步定型後方才停下,輕輕放入提前挖好的槽溝裡搖晃幾次。
每晃動兩次就再稍許吹一些氣體進去調節,漸漸地,那個原本不成規則的瓶子逐漸成形了。
等到玻璃差不多冷卻至適當硬度,他就再次把它拿回到高溫中軟化。
隻是因為尺寸增長了不少,不能再整個浸入爐中,隻能將頂部那一截伸入火內處理。
反複幾次之後,最終得到的便是一個粗細均勻的標準玻璃容器,原先多餘的固體也被巧妙化解為弧度優美的瓶蓋部位。
如此,最初的成型步驟宣告結束。
隨後唐哲把吹管安置在一個架子上來讓作品自然降溫。
“你們明白下一步要乾嘛了嗎?”
“明白了!”
江超龍一臉激動地應答道。
“下一步是切割兩頭,然後再從中段分開,最後加溫讓其變軟就可以成為平板玻璃!”
“就是這樣~”
唐哲點點頭,等瓶子基本涼下來之後放到了桌上。
“這就是早期手工製造大麵積窗用平板玻璃的辦法了。”
“但是,師傅啊……”
呂慧才摸著自己越來越稀疏的頭發有些困惑地說,“咱連切東西的刀都沒有呢!
該怎麼辦啊?”
“傻小子!
小時候有沒有嘗試過用浸過油的線去切割空酒瓶玩呢?”
說著唐哲取出兩條已經泡好潤滑油的繩索,並仔細繞到了成品上下兩端。
“哦,原來可以這麼乾啊。”
聽完對方介紹呂慧才恍然大悟的同時又忍不住撓起腦袋,心裡覺得自己真的有點落伍了,不僅頭頂快沒毛,連思維也沒從前那麼靈活了。
當線繩點燃一段時間後再澆冷水急速降溫,玻璃很容易就斷成了預想中的大小。
再重複相同的辦法來分割圓筒狀製品,使其轉變成為平板形式;
最後隻需將其置於之前特彆構建的爐膛內適度加熱軟化即可完成整個流程。即便成品中仍有少許透明泡泡瑕疵,卻也足夠作為透明隔斷使用了。
“哇噻!”
眾人齊聲驚歎。
“太好了,咱們很快就能用到真正意義上的玻璃啦!”
“彆愣著了,都過來幫忙吧,效率更高哦。”
“馬上到!”
與此同時,另外一角落裡的柯堅勇正苦惱得直揪頭發:“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