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了,各家各戶還在說白日的事情。
劉玉特彆叮囑張愛田和張愛民兩人:“你們這幾日不要去軌道那邊了。”
“是。”
張愛田和張愛民同時應承下來,兄弟互相看了看對方。
劉玉看了看大女兒張愛紅,道:“紅兒,何林去上班,你帶著大大小小的孩子守在火柴廠,不像話。”
“娘,家裡冷,大人受得住這份冷,四個孩子年紀小,受不住這樣的冷。
四個孩子都聽話懂事,他們也不鬨騰,我帶過去,還能幫著廠裡多糊幾個火柴盒子。”
“胡鬨。
火柴廠糊火柴盒的事,已經和街道說好了,要分派了一些給日子難過的人家。”
“娘,我們家的日子就很難過。
我們一家人從鄉下返城,他家裡地方窄小,容不下我們一家六口。
娘,我心裡苦啊。”
“你們一家大小返城,親家那邊也是出了大力氣的。”
當年張愛紅一心一意下鄉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果她下鄉的第四年,來信說要嫁給同城知青何林。
張老三和劉玉很快打聽到何林家裡的情況,那是比他們張家還要窮困的人家。
劉玉的反對信還沒有寄出去,張愛紅報喜信先送到家中,她有孩子了。
劉玉當裡在家中大發脾氣,表示以後絕對不會理會這個女兒的生死。
然而三年後,張愛田有一天從學校回來,看到院子裡站著大大小小的五人,當時都震驚了。
晚上,劉玉安排張愛紅一家人住下來的時候,張愛田和張愛民讓出他們住的房間。
兄弟兩人搬進窄小的雜物房,當時,他們兄弟以為張愛紅一家人隻是暫住。
結果一天又一天過去,等到他們二哥張愛國一家人返城,張愛紅一家還是安穩住在張家。
晚上,張愛民對張愛田低聲說:“四哥,娘對大姐比對二哥都要好。
大姐就是做了讓娘生氣的事情,娘氣過後,還會和我們說,要多體諒大姐的不容易。
大姐活得不容易,又不是我們這些弟妹造成的。
哼。”
張愛田聽張愛民的話,他沒有出聲。
他們母親對長女的愛,是無底限的,以至於後來他們兄弟姐妹鬨騰得失和了。
“四哥,我明天跟你去蘇三家裡學習。”
“好。
白街那邊的日子,比我們這邊要舒服許多。”
“四哥,前些年,他們的日子過得還不如我們家。”
“我們不好好讀書,以後我們的日子,要比他們過得差多了。”
他們兄弟說了一會話,便沉默下來,很快他們睡熟了。
第二天,張愛田和張愛民是被外麵吵架聲音吵醒的。
房間裡,隻有窗戶大小的光亮,
張愛民低聲說:“奶過來尋娘要孝敬錢。”
張愛田聽了一會外麵的動靜:“奶,這一回提前大半個月來要錢。”…。。
“娘不會提前給奶錢的。”
他們兄弟都不起身了,等到外麵沒有吵鬨聲音了,他們兄弟才趕緊起床了。
結果他們兄弟打開房間門,張奶看到他們又哭鬨起來。“
“老三家的,你讓出嫁女住大房,兩個伢子住偏房,你對得起我們家老三嗎?”
劉玉這一會趕著要出門,她也不去管鬨騰的婆婆。
她前腳出了門,張奶後腳追了過去:“老三家的,你把這個月的孝敬錢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