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也很驚訝,陳陽去世後,公司就把他的社交賬號刪除了,這是怎麼回事?所有人都困惑不已。
公司的技術人員根據楊琳和陳陽的聊天記錄回溯,發現陳陽賬號登錄的IP就在公司服務器裡麵,進一步檢查服務器後,他們終於發現了陳陽死後留下的秘密。
陳陽在兩個月前就知道自己已經是癌症晚期了,死他不怕,但是他一直無法放下楊琳。
其實陳陽可以說是個計算機天才,他畢業後自己研發了一款人工智能引擎,經過訓練後能夠自動識彆語義並作出精準回答。
他把楊琳的所有信息和兩個人的說話習慣都錄入人工智能模型中,並偷偷把人工智能模型嵌入公司的服務器中,他死後人工智能把刪除的飛信賬號重新複原,並且一直在模仿他的說話習慣在回複楊琳,替代自己一直陪伴她。
就像陳陽寫入人工智能的最後一條指令一樣:“我住在很遠的地方,你找不到的,讓我的愛永遠在線陪伴你吧!”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第一次讀的人,除了被故事所感動外,都對故事中出現的人工智能模型好奇不已。
特彆是陳琪宏這樣的技術宅更是大受啟發,甚至當場向江飛宇申請研發課題,研究具備小說中功能的人工智能產品,江飛宇隻好先安撫他,確定明年經費充足後會上馬這個產品項目。
這個故事的情節由江飛宇口述,經過文案推廣部的兩個女生一個下午時間的擴充和潤筆後,整個故事的篇幅達到了3萬字左右,相當於一部短篇小說。
除了故事本身外,江飛宇還要求UI在小說文本裡麵配了一些配套的人物漫畫插圖,以及不著痕跡在文中放了飛信的鏈接,隻要忍不住點擊就會跳轉到飛信的登錄/注冊頁麵。
登錄頁麵的右邊一小塊是登錄用戶輸入框,其他界麵是大篇幅的《讓我的愛永遠在線陪伴你》小說的封麵。
封麵裡麵是淡墨色背景,隻能看到側臉的陳陽一直在電腦前敲打:“我住在很
遠的地方,你找不到的,讓我的愛永遠在線陪伴你吧!”
這一行字,和輪椅上默默哭泣的楊琳,江飛宇還要求加了動態效果,百分之80的人看到這個界麵都忍不住注冊登錄進去看看。
整個故事完稿後,稿子很快就在公司的員工群體裡麵傳閱開了,大家看完後都說這個故事好,少部分女生已經在偷偷抹眼淚了,這種淒美的愛情故事總是容易得到年輕人的共鳴。
而且以現在這個年代的人的淳樸程度,這碗“毒雞湯”乾下去,不愁感動不了讀者,隻要被故事感動了,自然會被故事中的那款人工智能產品所吸引。
隻要有用戶試用飛信,以飛信領先十多年的產品設計理念和功能界麵,10個試用人員轉化3-5個成為忠實用戶應該沒問題。
當然有了好故事,還要有廣泛傳播的途徑來配合,這個時候dao126網站和張冠鵬負責招募的水軍團隊就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