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有有鼻炎的人來說,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比較難受,吸入的每一口空氣可能都有柳絮。
幾分鐘後,曾學森帶著隊伍來到新南橋社區街道辦日常辦公的小樓,這是一棟3層的小樓,看樓外牆破舊的程度,應該有二十多年的曆史了。
這次要捐給學校的物資放在2樓的庫房裡,江飛宇喊了4、5個空著手的男生一起跟著曾學森上二樓,把這次要捐給學校的圖書、玩具、衣物搬了下來。
這些物資都是一些社會機構、愛心人士不定期捐的,有新的,也有用過的。
社區街道辦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清庫存一次,主要捐給同一個城區有需要的學校和孤兒院。
拿了東西後,曾學森又引著隊伍朝著另外一個方向走去。
江飛宇走到曾學森跟前,向他請教一些問題,問道:“曾先生,學校離這有多遠?”
曾學森熱情地說道:“你還是叫我學森吧,叫我曾先生有些不太習慣,平時領導們都叫我小曾或者學森,我也就比你大個幾歲而已。學校離這不遠,走個十來分鐘就到。”
江飛宇:“行,那我喊你學森,你喊我小江吧!你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學校的大概情況,比如學校目前有多少個孩子,我們去了能做些什麼,還有我們需要注意什麼事項?”
曾學森:“咱們這個特殊教育學校是去年才成立的,作為區教委直屬的特殊教育學校,學校主要為身體和智力殘疾的兒童提供9年義務教育,目前學校有110多個孩子,年齡段從3歲到15歲都有。”
走在江飛宇旁邊的吳海興,不解地問道:“怎麼連3歲的孩子都有,義務教育不是6歲以上的孩子嗎?”
曾學森解釋道:“學校裡麵的孩子,除了一部分是父母送過來學習的,大部分的孩子,由於聾啞或者智力殘障等原因,很小就被親生父母所拋棄了,這部分孩子由於聽不到、說不出、缺乏認知能力等原因,不適合在孤兒院和其他正常小朋友一起生活,所以也被送到特殊教育學校進行照顧和學習。”
周圍的人聽了,心情都有點沉重,這些孩子們本身因為身體殘疾已經夠不幸了,又遭受了被父母拋棄的經曆,這樣一比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比他們幸福100倍以上。
起碼我們都有健康的身體,有疼愛自己的父母、親人,有追逐自己夢想的能力。
而有些人天生就像斷了翅膀的鳥一樣,可能
一輩子都要困在“半畝見方”的地方,他們一生接觸到的人可能還沒有你一天接觸到的那麼多,他們人生的精彩程度甚至不及你的萬分之一。
所以,彆再抱怨自己的出身有多麼不好,不要埋怨自己父母給不了你想要的一切,他們辛苦把你養大不欠你什麼,人還是要學會感恩!
曾學森繼續介紹道:“也沒什麼特彆的注意事項,唯一要注意的一點就,儘量不要跟小朋友們談論跟他們身體殘疾有關的話題就行。至於到了學校,你們具體要做什麼,你們聽於院長的安排就行了,於院長之前是孤兒院的院長,去年特意把她調來學校當校長,她人挺慈祥的。”
江飛宇繼而問道:“平時像我們一樣來看望孩子們的團體多嗎?”
曾學森:“今年才開始多起來,去年區教委跟帝都的許多高校和社會團體都達成了這方麵的合作,每個月大概有1到2批次的外界人員會過來探望學校的孩子們,給孩子們送送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