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重生我的大學時代?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查找最新章節!
江飛宇先試了一下話筒的效果,然後開口說道:“今天我來參加會議的路上,順手買了幾份報紙,很榮幸我本人的名字和照片第一次出現在媒體報道上,這裡要感謝峰會的主辦方和各路媒體朋友們!”
江飛宇起了一個開場白,收獲了一小波掌聲,然後他繼續說道:
一些媒體朋友給我冠了一個新的稱號,叫做‘最年輕的互聯網企業家’,實話實說,我還要差不多1個月的時間才滿20周歲,縱觀所有受邀來賓,最年輕這個說法我是當之無愧。
我本人習慣稱呼自己為“互聯網創業者”,至於‘企業家’這個稱號我是愧不敢當的,因為我認為自己在這一行還算是一個新人,我目前取得的成就也擔不起“企業家”這個稱號。
"企業家"這一概念最早由法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Cantillon)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業家使經濟資源的效率由低轉高。
基於我本人淺薄的理解,我認為一個人能夠被譽為“企業家”,不僅僅是他在商業上取得了多大成就,更在於他對這個國家、社會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啪啪啪......”
江飛宇停頓了片刻,台下響起了更加熱烈的掌聲。
我想,我能夠站在這裡作為發言的企業代表,不是因為我比台下的其他前輩們更優秀,而正是因為我的年輕。
這不僅代表了互聯網從業者的年輕化,也可以解讀為:連我這樣的年輕人也能在商業上有所作為,這不恰恰證明了我們國家經濟的蓬勃生機嘛!
“啪啪啪......”
掌聲再次響起,江飛宇的這番話變相的捧了其他沒能上台發言的代表,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些許掌聲,舉手之勞而已。
新中國成立伊始,我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發展經濟,當時西方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曾流傳這樣的說法:“我黨軍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經濟上0分”。時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也斷言:中國曆朝曆代都沒有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我黨也解決不了。
現實很打這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臉,我們從一顆螺絲開始,到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到僅有少數幾個大國能建造的運載火箭、人造衛星,以及不久將來就要實現的載人航天。
短短幾十年,我們從一個農業大國變成了產業最齊全的工業大國,而西方發達國家用了2、3百年的時間才走完這一過程,我們濃縮到三四十年的時間裡,這是勤勞的中國人民創造的經濟和科技奇跡。
熱烈的掌聲再次響起,經久不息。
等掌聲小一點,江飛宇繼續說道: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市場經濟就爆發出了巨大的活力,我們在場的所有人,有幸出生在一個偉大的國度,沐浴在一個偉大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