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國產瀏覽器發展史(2 / 2)

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了一大批以MyIE為基礎的瀏覽器,其中最出名的就是MyIE2(後改名Maxthon,即傲遊)、網際暢遊(後改名GreenBrowser)和TheWorld(世界之窗)了,這三款瀏覽器一直到後世都還存在。

傲遊走的是高大全的路線,一直以來都屬於重型瀏覽器。

當然,重型不等於速度慢,隻是外表看起來功能齊全,安裝包比較大,實際上對於用戶來說,這款瀏覽器性能高,且功能多,一直很受用戶的信賴。

GreenBrowser一直走的是小巧路線,當然功能也不算少,而且不用安裝,不過後來沒有發展起來,銷聲匿跡了。

世界之窗後來被360安全瀏覽器收購了,360買下它後,仍然允許原來的工作室繼續研發。

後來衍生出了:世界之窗極速版、360極速瀏覽器,發展到世界之窗6.0的時候,360就不讓原來的工作室繼續研發世界之窗了。

後世在國產瀏覽器市場占有率極高的360極速瀏覽器,就是這麼來的。

至此之後,國產瀏覽器市場就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了,這裡就不重複敘述有哪些了,大家用過應該都有點印象。

所以,將MyIE稱為國產瀏覽器的鼻祖是不為過的,而MyIE最大的貢獻就是開創了多窗口頁麵瀏覽模式!

“老板,瀏覽器的開發難度百分之90都集中了內核,內核的開發難度超乎想象,這就相當於汽車的發動機,不解決這個核心難題,我們把‘殼’造得再好看也沒用。”

陳琪宏提出了問題的核心難點,哪怕他沒有明說,江飛宇也知道,飛宇科技現在就好比國內的某個小作坊,卻宣稱要造飛機發動機一樣讓人難以置信。

這一點江飛宇心知肚明,就猶如手機芯片被外國企業壟斷一樣,國內幾乎所有的瀏覽器,都采用了國外瀏覽器的內核。

事實上,縱觀國產瀏覽器的發展史,國內從未出現過一家真正擁有瀏覽器內核專利技術的公司。

瀏覽器的內核技術,一直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像排名世界前五的瀏覽器:微軟、火狐、穀歌、蘋果,包括Opera瀏覽器在內,他們都擁有自己獨立的內核專利技術。

導致

這一結果產生的原因,其實從國內第一款瀏覽器的來源,我們就已經看到了端倪了。

在後世,國產瀏覽器能夠獲得這麼大的用戶群體,比拚的從來不是技術,而是對用戶需求的理解,誰能夠想出更好的特色和創意,誰就抓住了用戶。

以江飛宇本人領先這個時代20來年的技術儲備,卻不包括瀏覽器的內核技術。

這東西還是稍顯高級了一些,江飛宇表示重生黨也不是萬能的。

後世,江飛宇見證了國產操作係統的麵世,他相信以國人的聰明程度,遲早有公司能夠擁有瀏覽器內核的專利技術。

但是,這會嘛!“拿來主義”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