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重生我的大學時代?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查找最新章節!
下午的係統編程設計比賽,就難得多了,總共有3道係統設計與實現題,總分閾值是600分。
考試內容前麵兩道題考察用高級語言(C、C++、Java等)進行程序設計的能力,最後一道題考察用彙編語言進行程序設計的能力。
係統設計與實現題著重考察參賽者在Linux操作係統下,運用多線程編程解決係統問題的能力以及靈活運用命令執行的能力。
係統設計與實現題的得分,每道題最高可得200分,分值由三部的得分組成:正確性得分、附加獎勵分、性能指標得分。
針對每道題,競賽主辦方都設置十餘組測試用例進行白盒、黑盒測試,樣例難度由易變難,按照通過的測試用例數獲得對應的分數,這部分最高120分。
全部測試用例正確將額外獲得正確性附加獎勵分,為30分。
係統設計與實現題還設置了程序運行穩定性的性能指標得分,主要考核依據是程序穩定運行時長。
穩定運行的時間越長,視為穩定性越高,相應的加分項越高,這部分最高可得50分。
以運行時間最長的那一個參賽者為基準時間,往後類推,後麵參賽者每少一分鐘就扣一分,如果運行時間差距在50分鐘以上,這就代表著這一項一分沒有。
舉個簡單的例子:參賽者A在15點整第一個完成程序編寫,隻要A編寫的程序堅持到18點結束,還是能夠正常運行。
那麼,這道題的基準時間就是180分鐘,A在這題可以獲得最高50分的性能指標得分。
如果參賽者B的穩定運行時間隻有172分鐘,那麼B的得分就是50-(180-172)=42分。
如果參賽者B的穩定運行時間小於等於130分鐘,那麼B的這一項得分為0。
假設出現某一個高手,編程的速度普遍比彆人快50分鐘以上,那麼,這就意味著,很多人的這一項是0分。
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下午的競賽題就是擴大分值差距的,基本上強者恒強,弱者越弱。
聽完彭曄老師講解完比賽規則後,其他人都目露難色,隻有江飛宇心裡樂開花了,這種考編程實操能力的題目,簡直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
樓言歆忽然想起來許晨鎏是參加過上一屆的比賽,趕緊向他問道:“晨鎏,你去年參加比賽,得分多少?獲得了什麼名次?”
許晨鎏難得露出一絲苦笑,說道:“說來慚愧,我去年筆試隻得了186分,係統編程設計的得分是237分,總分才423分,這個成績都沒有進前一百名,我記得我的排名好像是109名。”
戴建濤向彭曄問道:“彭老師,總共有多少所高校參加這次的競賽?”
彭曄解釋道:“這個比賽不是報名就能參加的,隻有收到競賽主辦方的邀請才能參加,去年是31所高校收到邀請,今年擴大到了43所高校。”
眾人心裡估算了一下,31所高校,一個學校5個參賽者,總共就是155名參賽者,許晨鎏109名,排名算是比較靠後了。
今年擴大到43所高校,參賽總人數將擴大到215人,這個競爭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彭曄看到大家有些泄氣,鼓勵道:“大家也彆灰心,許晨鎏同學去年是以大二的身份破格入選計算機競賽隊的,他去年取得的總分在我們學校的參賽人員中隻排第四,像我們學校得分最高的陳敏政同學,就以總分592分,位列第1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