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到90年代,當時咱們國家的經濟剛剛複蘇,什麼都缺,小到各種民生的輕工產品,大到工業設備。沒有怎麼辦,隻能咬緊牙關,高價從外麵買,所以當時南方幾省的走私比較猖獗,因為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在......”
“再看90年代到千禧年,我們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外資的到來,當時為什麼這麼多港澳台、日韓、歐美國家來華設廠投資,無外乎這裡有廉價的勞動力,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以及政府給出的各種優惠政策,歸根結底是有利可圖。”
“也就是從這個時期,咱們成了‘世界工廠’的代名詞,產品遠銷海外,進出口貿易主要體現在出口上,進口要麼是對原材料的采購,要麼是對高端儀器設備購買,亦或者是汽車等奢侈品的進口,這叫貿易順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外彙......”
講了有些口乾舌燥,江飛宇停下來喝了一杯茶,陸武濤眼明手快,趕緊又滿上一杯。
沈君蘭也被江飛宇的長篇大論所吸引,不知道什麼時候坐到江飛宇旁邊傾聽。
江飛宇繼續說道:“出口這塊,人家外商直接從國內原廠采購,你個二道販子插不上手;高端的進口,你在國外又沒什麼人脈資源,使不上勁。大環境如此,這也是你現在轉口貿易越來越難做的原因。”
路武濤佩服道:“江兄弟,你總結得太精辟,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我們再來分析目前的掙錢的行業,比如國防、通信、航天、金融、能源、交通等,這些涉及國家命脈的產業,這是國資的基本盤,就是你關係再硬也不能碰。”
“其他的,如精密儀器、電子芯片、新型材料冶煉、汽車、輪船等行業,又是重資投入,彆說3、5個億的啟動資金了,沒有幾十億資金,5-10年的深耕,彆想有收獲。”
“而新興的互聯網產業,最少要懂些技術,懂行業發展脈搏,這個對你來說跨度太大了,也不適合你,數來數去,也隻有一個行業適合你。”
吊了這麼久的胃口,陸武濤也有點急了,追問道:“江兄弟,你就彆吊我胃口,求指條明路!”
江飛宇也不再賣關子了,說了一個名詞:“房地產。”
“房地產?”
陸武濤默念著這個名詞,還是不得要領,隻能向江飛宇求教:“還請江兄弟賜教。”
“其實可以從三個方麵來看:第一,是我們城鎮化的進程加快,土地集約化,各地方政府要發展經濟,首先要盤點自己手上的資源,政府手上最大的資源反而不是稅收,而是土地,這一點你沒有疑慮吧?”江飛宇反問道。
陸武濤趕緊點頭,江飛宇說的內容不難理解,關鍵是得有人點透徹。
“既然政府手上最大的資
源是土地,領導班子就要通過土地作為杠杆,去盤活各個地市的經濟,這是發展趨勢。”
“第二,咱們國家發展經濟有錢後,政府需要把手中的閒錢投入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房地產是繞不過去的一環節,無論是商業辦公的寫字樓,企業生產經營的廠房,還是為了更好居住用的商品房,這些配套的設施都涉及到更新換代。”
“同時,也是為了從頂層規劃出發,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這幾年各地出台的舊城改造、城市現代化建設,莫若如此。”
“第三,我說直白點,房地產行業也是拉動內需最好的產業,我們從房地產的生命周期來看,從最初的土地出讓、規劃設計、建築施工、竣工驗收、銷售買賣、裝修設計、物業養護。”
“這其中起碼要涉及到上百個企業單位參與其中,土地賣之前要測量吧,蓋房子前要規劃設計吧,後續建房子過程中涉及的就更多了,水泥、鋼筋、沙子、磚頭、板材、電線、水管、瓷磚、門窗、通風、二次供水、燃氣管道、裝修材料、運輸......”